曲又是一变,唱起了东北小调《瞧情郎》,略带
羞而又
切的唱词让人不由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
人,也不知此生能否再见,日寇残暴的统治之下是不是早已
相隔了。
似乎听懂了东北将士们的心声,文工团一曲瞧情郎唱罢,弃了东北民歌“活”“俏”“狼”“逗”的特小曲,唱起了略显沉重的《月牙五更》,将将士们的情绪继续往下引,心智稍弱的已经悄然落泪。随后曲调再转,悲伤得让人几近窒息的乐曲《江河
》几乎在数个方向同时响起。
唢呐有唢呐的好,一来声大传得远,二来民间几乎村村都有唢呐。可以说唢呐是除了笛
,二胡等乐
之外最为便宜的乐
。
大江南北家家无论是娶媳妇迎新娘,还是死人
殡都少不了这
件。家中殷实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家贫难以维持的,单请个唢呐也能让家中不至于冷清凄凉。对生对死也都算是一份心意。
西南多寨,东北多屯。城里
的东北军毕竟是少数,听着歌
一个个情绪明显低落了下来。歌名就是夏新生教给文工团的《咱们屯里的人》,歌曲本来是带着满心的骄傲向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其中不乏对
丽东北的
。醇醇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让三一年就离家的东北军们都开始想家了,多年累积的乡愁扑面而来,正所谓:“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东北沦陷,归乡的夙愿只能化作“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的孑然长叹了。
话题转回红军这边,战士们在唢呐声的掩护下迅速抵达发位置,轻手轻脚的构筑阵地。红星纵队三团的战士们在工兵的
合下早已将防御
系构筑
来,剩下的就是将战壕再再挖
,多埋
木
桩
,将陷
蹄
的
再布广
。
要说起来,唢呐在民乐中的地位完全与它的贡献不相称,作为最恤穷人的乐
怎么大书特书都不为过。
不过对面调敲打的真的不错很正宗,这是扭大秧歌的时候用的调
。在东北一到猫冬的时候,不论男女老幼都好扭的大秧歌,东北军都是扭大秧歌的好手。想当年不少人只要一扭起大秧歌来,大姑娘小寡妇的都火辣辣的往前凑,别提多
了。
大秧歌一直响到后半夜,数万汉没有一个心大到能够睡着,一个个都想起家来。到得夜里两
上下,秧歌统统停下,四面八方唱起歌来了,歌也是说的东北的事情。曲
很
快,没有半天悲伤之意,只是听在将士们耳中就不是那么个味
了。
本来是二胡演奏的《江河》在夏新生的要求下用唢呐
来,居然别有一番韵味。原本婉转悠扬的佳人哭,变成了沙哑悲怆的将军泪。
的号,到
贴的是抗日的标语。对士气影响确实很大,不过习惯了也就那样了。大家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