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九章弹劾无效(2/2)

张善羽回到岛后,大发雷霆,上书说袁兵备见死不救,坐观成败,天启皇帝一听这还了得,要把袁承志革职查办,但经不住老师孙承宗一再劝说。孙阁老怎么说呢,孙阁老劝皇帝说:“听说传旨的时候大家脸都吓白了,而袁兵备的毅然面不红,耳不赤,凭这一,就比其他人,何况当时没人敢兵,就袁兵备敢兵,怎么说还是值得嘉奖的。”

天启二年八月,王在晋正式离职,朝廷加帝师孙承宗为督师,负责辽东、蓟州、天津、登、莱军务,于是孙阁老边走上任了。

袁书生以修筑宁远为契机,搭上了孙承宗这条大船,为日后的升职打下了实的基础。

最后孙阁老都觉得有不好意思,于是对皇帝徒弟说:“皇上,老夫认为袁崇焕筑城一事,非同小可,老夫也不敢担保。”

孙承宗督辽,袁崇焕当然非常兴,孙承宗也十分支持袁崇焕的在宁远筑城之说。

于是孙承宗开始巡关,袁书生自然是百般奉承,光仪金就送了山羊胡数千两,孙阁老十分兴,再一看王在晋这厮当经略,居然连个招呼都不跟督师打,于是孙阁老很生气,草草的巡视完山海关回去后就去皇帝徒弟那去告状,说王在晋不能重用。天启皇帝问首辅叶向,叶向不能决定,又问孙承宗,如此反复,最后王在晋当了四个月的经略,又被天启皇帝一脚踢回南京,八里铺修筑重城之议,就随风而逝了。

天启皇帝一听,似乎有理,于是又把张善羽的折给了兵参考,兵讨论了好几个月,也没讨论什么名堂,倒是袁书生搭上孙阁老这条船,击败王在晋,正在宁远修城呢。

于是擢袁崇焕为宁前兵备副使、山东右参政,又吩咐吏,将袁书生列为预备巡抚,也就是说,只要袁书生在时候金兵南侵之时,大败了后金兵的攻,朝廷就立擢他为辽东经略!

孙承宗摸了摸自己山羊胡莫测的:“皇上,依老夫之见,应该到山海关去考察考察,才有定论。”

天启皇帝一听,我大明还有这样的人才,升官!

于是天启皇帝任命孙承宗为兵侍郎、兵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让他负责巡关督辽。

孙阁老又在皇帝面前说袁崇焕这个人很不错,以后可能会是破的先锋,于是袁书生又得了个监军的名号,接着修筑宁远,就更卖力了。

天启一听慌了,连忙请教:“那依阁老之言,该如何呢?”

二十天后,张善羽决定战略转移,退回岛,袁书生一接到消息,也把军队撤回了山海关。

孙承宗又上书天启皇帝,说袁崇焕“内抚辽民,外整军备,谋远虑,气势飞扬,无所不知,无所不为,无所不透。至其论事,不顾同僚,不顾上官,其祈乎杀贼也,不顾而识地明茂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