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保甲长必须每日都检查自己的辖地是否有外人,一旦发现陌生人,必须上报县令,否则以通捻论
。
双方商议完毕之后,苗家军带着各金银财宝和
资离开宿州,将这座淮河上的重镇让给了捻
。至于城里的老百姓是否会遭到抢掠,那就不是他苗沛霖在意的事情了。
宿州是苗沛霖的地盘,捻打宿州,他最着急,连忙带领大军前去解救,并且发文向李明峰、袁甲三和福济三人求救。
捻所求不过是要渡淮河,南下罢了,要渡淮河,不经过李明峰的领地,就要经过他苗沛霖的领地。捻
欺
怕
,不敢招惹李明峰,决定从苗沛霖这渡河,所以才猛攻宿州。
对于袁甲三来讲,淮北靠着河南,苗沛霖势力越小,河南受到的威胁也越弱。福济就更不用提了,朝廷
不得苗沛霖和捻
互相拼个你死我活呢,他又怎么会
兵相救呢?
不过,老李和袁胖、福大巡抚三个人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苗沛霖遇险,他们可没人想去帮忙。
当然,也有一分村镇顽固不化,暗中保护捻
。但是敌人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在
额悬赏之下,当地很多百姓都给常胜军偷送情报。遇到这
情况,老李从不手
,到当地直接将除举报人以外的村民全
屠戮一空。
常胜军连续屠杀了四五个村,震慑了暴民,血淋淋的先例让苏北人民恭顺不少,捻
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了。
苗沛霖苦守宿州,和捻大战六次,不分胜负,双方都损失惨重。后来苗沛霖才醒悟过来,何必要和捻
死磕?
自从实行了保甲连坐制度,常胜军领地就是铁板一块。任何一个陌生人到了当地,都会有人报给保长,然后再报给县令。袁甲三和苗沛霖派的上百个探,除了几个机灵的跑的快,其余的全
被俘。
既然捻是借路逃命,苗沛霖又何苦来的和他们玩命?
苏北鲁南地区共有二十几个县,县令都是常胜军中来的中低层将领,一般都是连长、营长级别的将领,麾下统领着数百常胜军。一旦接到当地群众举报,这些县令就会分析局势,假如敌人不多,则立刻带领自己麾下的士兵前去剿灭;如果是大
的捻
,则需要上报驻扎在临沂的常胜军总
,让总
派更多的
队年前剿灭。
困兽犹斗!形势既然如此险恶,捻军空前的团结了起来。黄旗、白旗和红旗,捻军剩下的三大旗聚集全兵力八万人,猛攻淮北宿州。捻军准备打破宿州,然后渡淮河南下,去和太平军汇合。
这个政策实行两个月,常胜军共小规模动四十余次,大规模两次,剿灭捻
上万人,给捻
造成了重大损失。
当年冬季,捻军开始往袁甲三、苗沛霖控制的地区迁移。这样一来,袁、苗的压力又增大了许多。
想明白事情经过,苗沛霖发文给捻军,声明要罢兵三天,然后将宿州让给他们。捻军最近也损失大,既然苗沛霖肯让一步,捻
也乐得和和气气的解决这件事情。
连番吃瘪之后,袁甲三和苗沛霖终于注意到了常胜军的领地竟然几乎没有任何反抗行为,两人惊讶非常,连忙派人去打探。
发现,必须立刻上报,否则十人家实行连坐,全
受刑,轻则蹲大牢、发
,重则掉脑袋。
李明峰问明情况,也不怪罪,将这些探又放了回去,并且告知了自己所实行的政策。
老李也是报的这个心思,别人越弱越好,自己越越好!
无论是于自保的需求,还是为了让亲属免遭连累,捻军都不能再在常胜军的地盘上战斗下去了。
袁甲三和苗沛霖得知李明峰实行的“保甲连坐,三光政策”这么有效,也立刻跟着仿效起来。一时之间,捻军的生存岌岌可危,就连张宗禹、龚得树、侯仕维等捻军大佬也多次遇险。
发了多次战败的苦闷之后,捻
一把火烧了这座城池,然后才渡河南下,抵达皖中。
又过数日,捻城,将宿州屠戮一空。城中十几万人成了刀下之鬼,数不尽的女
遭到
污,整座城池成了人间地狱。
三个人在接到苗沛霖的求援信之后,都无一例的回信安抚他。声称其所遇不过是小捻军罢了,不要惊慌。并且三个人都保证,
上就会派遣援军,但是直到捻
围攻宿州一个月后,三军都没有任何动静,于是苗沛霖就陷
了孤军苦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