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两百零五章英雄末路(3/3)

!”

说完这席话,张乐行又道:“宗禹!”

一个三十出头,英气勃发的将领站了出来,对着张乐行一抱拳道:“盟主!”

此人正是张乐行的侄儿,太平天国‘梁王’张宗禹。张乐行的军队中也有许多族亲,但是只有一个张宗禹是有真本事的,张乐行早就隐隐露出将其培养为接班人的意思。

张乐行望着张宗禹,语气温和的道:“琢儿年幼不懂事,以后就全靠你照看了!”

张琢是张乐行的独子,虽然已经二十多岁了,但是却不立事,张乐行一直放心不下,所以才在这个关键时刻将其托付给张宗禹。

张宗禹双目噙泪,低声嘶吼道:“二叔!我要和你在一起!”

张乐行微笑着说道“傻孩子,你刚三十几岁,以后的路长着呢,何必和本王一起赴死!”

“二叔!”张宗禹又想争执,但是却感觉到后脖颈突然遭受到猛烈冲击,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本书17k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来是张乐行手下亲兵趁张宗禹不备,而将其击昏。

张乐行叹了口气,道:“将他和啄儿带走!想走的也可以跟着他们走!”

众将哪里肯走,但是在张乐行的强制要求下,不少年纪小的,或者家中是单传的将领都被亲兵挟持着上了马。最终由张乐行的三千近卫护送着张宗禹、张琢和众年轻将领往东逃窜。

要按张乐行的想法,应该再从这七万大军中撤出五万,由两万人断后,给这五万弟兄争取时间撤退。但是兵败如山倒,一旦大规模撤退,必然会导致整个战线的溃败,那时候再想收拢兵力就不可能了。僧格林沁的骑兵只需在后面跟着追杀便可。

想清楚了撤退的后果,张乐行只能无奈的选择全军不退,一同死战。

此刻太阳已经偏西,夕阳的光辉照射在张乐行有些花白的鬓角之上,隐隐反射出了几丝金光。身后众将见到此情此景,也不禁感慨万千。

(您的一次轻轻点击,温暖我整个码字人生。登陆17,支持正版文学)

张乐行今年五十三岁,他本是安徽亳州人,原是当地的大地主。咸丰元年,长毛在广西金田造反,天下震动。咸丰二年,淮北地区大旱,百姓民不聊生,张乐行趁势而起,举旗反清。

因为为人仗义,又足智多谋,张乐行率领的捻军在几年的时间内就迅速发展壮大。咸丰五年,张乐行和各地捻军,在安徽稚河集会盟,他被推举为捻军盟主,自号“大汉永王”从那以后,张乐行就号令天下百万捻军,四处征战,成了大清王朝的心腹大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