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兵为主;第二镇由总兵韦志俊担任统领,所部一万人马以当年投降的长毛为主;第三镇由总兵刘铭传担任统领,所部一万人由他当年率领的团练士兵和在保定新招收的士兵,还有投降的捻子组成;第四镇由总兵吴长庆统领,也由他当初率领的团练还有新兵、投降捻子组成。
第五镇也是最后一镇,由宋庆担任统领,一万人马都是他原来的旧部。山东团练本来投过来四万多人,其中有七八千因为不符合标准被强制退役了,剩下的一万三四千人被编成了城防军,真正加入常胜军的只有两万人。这两万人有一万是全归宋庆管辖的,剩下的都被打散编入到了刘铭传、吴长庆、陈星翰的部队之中。
还有两万城防军,被李明峰分割成了三个镇,城防军第一镇由总兵蔡宜群任统领,城防军第二镇参将由郭友乾任统领,城防军第三镇由参将宋仁任统领。这三镇每镇只有不到七千人,人数较少,所以每镇只设三个团。
蔡宜群是最早跟着李明峰的将领,理应受到重用,但是这次被分配的部队人数较少。李明峰为了防止他胡思乱想,所以私下里找蔡宜群谈过话。
根据李明峰的规划,将来常胜军主要是用来战斗的,城防军则是用来防守直隶根据地的。李明峰以后要是亲自率军出征,这直隶根据地就需要由蔡宜群全权负责了。虽然他控制的人数少了一些,但是职位的重要性却比五镇总兵还要大。
蔡宜群闻言,表示理解。
将七万大军划分完毕,李明峰又开始改革军制,李明峰下令,以后互相之间不许称“大人、老爷”也不需自称“卑职、末将、小的”等明显带有官僚气息的名称。
咱们的李大总督下令,在保定陆军学校正式开学的那天,也就是自己成婚的那天,开始施行军事改革。
从今以后,所有人无论是在面对比自己职位高的将领,还是比自己职位低的小兵的时候,都必须自称“我”
至于称呼他人,在军队外部,沿用往常称呼,军队内部,则改为以职务相称。李明峰为总督,也是常胜军和城防军的最高指挥官,所有人需称呼其为“李督”或者“总司令”
其下的八镇统领,需称呼为“司令”表示“司掌令牌”的意思。再其下,团之统领由三品武官参将担任,称呼为“团长”营之统领由四品都司担任,称为“营长”连之统领由五品武官千户担任,称为“连长”排之统领由六品武官百户担任,称为“排长”最小的单位是班,其头目由七品武官把总担任,称为班长。
这个建制和后世中**队建制不同,后世为“三三制”这个却是“四四制”所以实际上常胜军的营长、团长要比后世的营长、团长管理的士兵要多的多。要按所辖部队的人数计算,常胜军的一个团实际上相当于后世的一个旅。
整体制度改革定下来之后,就轮到了军服改革。以前老李还遮遮掩掩的,这次老李是彻底的下定决心改革军服。经过李明峰的亲自指导,新的军装彻底的摆脱了长袍马褂的影响,而是类似于后来中华民国北伐时期的革命军军服。
到目前为止,这种设计还是极为先进的,蔡宜群、陈星翰、刘铭传等人看到李明峰命人做出的样服,都惊诧不已。但是当李明峰亲自穿上之后,众人看到那股子威武的气息,也叫好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