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六十章容闳(2/2)

但是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领最锐的满蒙联军,在黄河沿线却成功的对陈玉成行了阻击,连战连捷,将陈玉成最初的锐气消磨一空。数月之后,随着河南、山东地方上的清军、团练的从后包抄,陈玉成也陷了重围。

为了防止孤城被围,洪秀全派忠王李秀成率军天京往东攻击上海,又派扶王陈得才率军天京,过淮北,河南,兵锋直指山西、陕西,准备和山东的英王陈玉成形成东西合攻之势,共同谋取直隶,北京。

李明峰将其划成六个标,每标五千人,第一标由韦志俊带领,第二标由周景通带领。这两标全由降清长组成。

夏季,随着大校场改造工程的结束,李明峰对常胜军行了新一的改编。

纵观全局,大清形势大好,太平天国覆灭在即!

李明峰在保定加工业建设,长江和黄河两个战区的清军与太平军的战局却又有了新发展。

洪秀全设想的很妙,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经过安庆保卫战,太平军损失惨重,现在的兵力早就不足以让他用来攻了。

第二,李明峰和朝中权贵势成火,一旦失去悍的武力支持,李明峰很有可能在政治斗争中失败,最终被一刀了结。

所以,李明峰只能选择拥兵自保。

听了这话,刘铭传不但不纠缠着李明峰抱怨了,反倒觉得被分到一支弱旅是一件好事,回去之后他又用相同的理由说服了吴长庆。

原本的常胜军一万五千人再加上直隶遗留的五千人总共两万人,李明峰又在直隶发布征兵公告,新征一万人伍,现在常胜军新老士兵共计三万人。

朝廷绝对不会允许汉人拥有大的私人武装,到时候,这些地方势力只有两条路走,一个是放弃兵权,甘心成为忠于朝廷的官员;另一条路就是武力对抗,形成吴三桂那名义上服从中央,但实际上完全独立的状态。

陈得才的大军一被围住,立刻就陷了险境。西征军孤立无援、敌人众多,只要是明人都能看来,陈得才的覆灭就是时间问题了。

既然只有拥兵自保一途,李明峰就必须趁着朝廷将主要力都用在对付长、捻的时候,尽量发展壮大自己。

同治元年二月,公元1862年3月,朝廷恩准了曾国藩的上书,调李续宜任湖北巡抚。至于安徽事,曾国藩则委派李鸿章负责。

第五标由刘铭传率领,第六标由吴长庆率领,这两标都是由新兵组成。

李明峰知,曾国藩是会接受改编的,但是老李绝对不会!

李明峰知,长一旦覆灭,朝廷的目标就会转移到拥有兵权的地方势力之上,首当其冲的,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明峰的常胜军。

第三标由蔡宜群率领、第四标由陈星翰率领,这两标由常胜军老兵和原直隶四大督标剩余兵组成。

重新改编的命令发布之后,反应最烈的就是吴长庆和刘铭传,他俩分到的是战斗力最弱的新军,当然不满意。刘铭传多次找李明峰理论,不过最终还是被老李说服。

忠王李秀成东上海的队遭到了中、英、法三国联军阻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一战太平军不但失去了攻上海的机会,而且还被清军顺势夺取了江苏、浙江的大片地盘。

但是,这个形势对李明峰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第一,假如接受改编,失去了常胜军的李明峰就无法继续保证直隶的工业化程。

李明峰告诉他,只有最弱的军队才能将领的作用。假如他能带领一支这样的军队,取得比其余几标都显赫的战功,那才能证明他的英勇。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山东境内黄河沿线组织了数十万大军,作势要挥军北上,直取北京。

扶王陈得才率军五万顺利过了淮北和河南,但是却在陕西被清军围住。陕西是清军腹地,周围的内蒙、甘肃、山西、河南、湖北几省都是清军控制的地盘。

李鸿章抵达安庆之后,仿照湘军制度,组建淮军,一时之间,长江域太平军几乎没有了立足之地。

走之时,李明峰千叮咛万嘱咐,要国公使威廉一定转告自己对容闳的邀请。到后来,李明峰还是不放心,又安排了四个亲兵,拿着自己的亲笔书信跟着威廉去见容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