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四章登基(2/3)

阁中的穿整齐的朱聿键早已等得不耐烦了。穿黄缎绣龙袍,脚踏直缎粉底金线绣龙嵌珠云靴的他并没有正端坐在御座上。而是反复的在镜前照着自己的姿。这面同真人一样的镜是由广东的玻璃商人联合制作献与皇帝的。镜的周围黄金镶边上镶嵌着印度的宝石和南非的象牙。但这些天然的宝石在平整的人工玻璃面前却显得黯然失。因为这面平整而又匀称的镜倾注了广东玻璃工匠们对皇权的无限虔诚与敬仰。殿外皇家雅乐已经响起,鸿胪寺官员正跪在外面请他去行礼。朱聿键气最后在镜面前打量了一番自己。镜中的自己看上去年轻了不少,面,气质不凡。“不错,很有王者风范,”在对自己首肯一番后,他便在四个直指使来导驾下迈着方步朝正殿走去,受百官朝贺。

只见朱聿键随着乐声中升宝座。文武百官也从两边退,归班中。依照鸿胪寺官员的声唱赞,文武百官在丹墀上向北跪下,行三跪九磕礼。整个动作整齐化一,看来这百十来号人事先是过不少训练的。接着鸿胪寺官员恭读了由孙和史可法领衔缮就的贺表。其实文章就是史可法一人所写。可谓是引经据典,华采四溢。这其中除了一些歌功颂德的祝福的话之外。多多少少的也寄托了些这个老人对未来的一些好展望。贺表之后,文武百官又一次向皇帝磕,山呼万岁。接着鸿胪寺官员开始以一顿挫的语调宣读皇帝的敕谕。

武英殿前锦衣校卫摆好了皇帝的全仪仗。着彩衣象牵着六匹披红挂彩的大象,分立在金桥外。另有两行锦衣校卫分立在丹陛下边。接着有两行锦衣旗校,手持着金瓜、钺斧、朝天蹬等等仪仗。所有的大臣都在静静的等待着皇帝的到来。过了半晌鸿胪寺官员武英殿。此时在东阁一个女正揭开黄缎绣龙门帘,跪在地下磕了三个,说:“恭请皇上起驾!”

不一回儿鸿胪寺官员便来到了朝房传呼:文武百官齐去承天门肃立等候。于是刚气的大臣们又象赶鸭一般来到了承天门。承天门楼上设有御案御座,由锦衣旗校侍立御座两边,但朱聿键并没有亲自前来。而是由孙代皇帝颁诏。站在承天门楼上的孙俯视着底下的百官和百姓。这一刻她觉得整个国家都在自己的脚下。一旁的鸿胪寺官员将诏书递了孙。孙恭敬的打开诏书开始朗生宣读起来。那清脆而又稳重的声音穿透了广场显得庄严而又有力。

不一会儿侍卫走到丹墀一角,拿起鼓槌击了三下鼓。随着那三声庄严的鼓声响起,文武百官就更加的寂静无声了。照原来的制度应该是由太监走到丹墀一角,挥动三次长鞭,也就是所谓的静鞭。但孙实在讨厌那鞭的声音。每次上朝时太监都会把鞭扯得很响。这让孙被人当牲驱赶的觉。因此她这次特地该“静鞭”为“静鼓”并且撤消了原来的“廷杖”制度。

此刻的孙觉得自己就象是一个被线扯着的木偶一般反复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来满足龙椅上那个男的虚荣心。幸好自己特意删除了某些不必要的过程。否则的话这跟上刑也没什么区别。长长敕谕终于读完了,百官再一次叩拜,山呼万岁。随着一旁的乐队开始奏乐,朱聿键从宝座上下来,又退回武英殿的东阁。群臣也从武英殿的丹墀上退下去朝房休息。登基仪式其实到这里已经算结束了。但孙和文武百官的正式工作才刚刚开始。

诏书中首先反省了皇室历年来的所犯的错误,并以皇帝的份向百姓正式歉。表示将会在往后的日里同百姓同舟共济一同光复中华河山。只要诚心归附朝廷一起驱除靼虏的个人或军队。朝廷对其往日的罪行一律既往不咎,愿意招纳。接着便是重申了一遍新的税制。其中包括改革土地制度,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地方官府设立的关卡,撤消官府专营制度。并宣布湖广、河南、安徽兵祸严重的三地免税三年。然后就是在废除人税的基础上给予江南各地仆、雇农以人自由。废除传统的“士、农、工、商”份制度以及官爵俸禄。一律以国民的份代替。之后则是重申了新的行政区划分以及国会和地方议会的制度。诏书在最后说,在登极以前,除掉弑杀父母,大逆不的,其他不论什么重罪,一律赦免,不再追究。但是颁诏之后,再有犯王法的,决不宽恕,等等众多条款。孙在读完诏书后,又宣读了一遍

外的钟声响了三下,百官门照文左武右,分两行来到,过了金桥,武英门,从锦衣旗校和锦衣力士中穿过,避开中间的御,从东西两边登上了丹埠,在丹墀上就班,肃立等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