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很高,但他也要必须正视中国目前工业水平的限制,尽管他不惜工本优先发展造舰相关产业,但是这也是必须要有一定基础的…汉阳钢铁厂通过引进德国技术来生产克虏伯装甲钢;上海江南制造局在谭延接手之前便有仿造外国大口径舰炮的经验;隆盛机器厂是吸收了福建马尾船政局地蒸汽动力专家,他们很早之前就已经致力于仿造蒸汽机的研究。加上技术引进其实力上升的很快,至少能够满足中国自造战舰地需要。
不过“无畏计划”对战列舰的各方面性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装甲钢一项之外。像新型炮塔和蒸汽动力系统几乎都是开创性的研究。这些相关项目有很多都是已经提早开始进行了,但是就蒸汽轮机项目而言,至少隆盛机器厂目前根本无法提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蒸汽轮机…他们生产的蒸汽轮机只能用在发电厂上,而提升功率、缩小尺寸这几乎就成了中国蒸汽动力专家脑袋上的紧箍咒…
正是有这么多的麻烦,谭延不敢奢望自己能够走在英国人的前面,但标志着战列舰新时代地无畏舰中国肯定是要紧跟世界脚步的,现在不发展等到英国人那边出货了在发展,那中间的距离可就拉开的太大了。作为总工程师的魏成勋心理压力是极大的,尽管谭延对他地要求并不高。但是看着谭延对天津设计局地任何要求都毫不打折的满足的时候,作为一个关系到中国国防安全的科技人员,他心中的自尊被深深的刺痛了。
魏成勋在内的工程技术人员心中深知北洋级战列舰已经具备了“全装重型火炮”战舰的技术的特征,如果再想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对工业基础的要求高了可不是一点半点。下一代地蒙古级战列舰的相关重要系统的研制要求已经下放到各个主要生产厂家,隆盛机器局负责的蒸汽轮机项目和江南制造局的新型炮塔研制项目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技术人员除了摇头还是摇头…
魏成勋他们的目光只是放在了战舰本身上。充其量看得远些了解到战舰对于国家国防和政治外交地重要性。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地新型战舰的问世,知道北洋级战列舰地横空出世让中国掌握了更多的外交主动权…九月二十日在北京,中国开始与英国就海关问题展开正式谈判,要想解决中国海关的“国际化”问题,就必须首先要解决英国对中国的海关控制。
不能不说英国人正视中国新政府对中国海关现状的不满多少也是出于中国海军的飞速发展的原因,而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对列强国家采取的广泛外交活动为此做了大量努力的铺垫。中国海关现在雇用的洋员近七百余人,这是因为中国迫于过去的种种不平等条约一再扩大通商口岸的数量所致,好在谭延在甲午战争上动了手脚,随后又在胶州湾狠狠的阻击了德国人。更避免了义和团的动乱,才使得中国避免了更多的不平等条约,不然按照谭延的估计,现在的中国海关洋员雇用人数还要至少多出二分之一。
中国海关的“国际化”完全是赫德一手造成的,这个狡猾的家伙采用利益均沾的模式淡化了其他列强国家对中国海关的垂涎而引致对英国的仇恨,也让中国收回海关权利遇到的问题空前巨大…中国海关和税务司雇用的洋员涉及十个国家,主要问题也集中在这十个国家。赫德在中国海关中分配外国高级雇员的人数时。基本是按照各国列强在华势力的强弱来分配的。年代不同各国所占人数也不同,不过有意思的是外国雇员中没有俄国人。这也许是英俄两国紧张的国家关系所致,更多的可能是赫德对俄国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