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卫、胶州湾必然会全部用铁路相连,如果能够顺利实现“海防铁路体系”地话,那以后中国北方权力中心在受到国外势力干涉的时候,就不会全无反击之力。
如果有朝一日外**队进入北方,他们所要面对的将会是四分之三个中国的力量…由京汉铁路和正在勘探中的粤汉铁路构成的南北纵向铁路,将除了西藏、西北、蒙古之外的中国精华力量串联在一起。粮食、兵员、作战物资都会通过铁路运抵北方,同样若是南方有难,北方也可以调集力量火速增援…铁路大大加强了陆军的作战效率,有了铁路的配合,十万陆军可以当成二十万来使用,当然这笔账不是简单的乘法。而是一种裙带效应。
沈静回到山东最主要的还是主抓一批工业和教育建设…谭延在美国地资本已经开始大规模向国内转移,所投入的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需要,更多的还是工业和教育。天津自然是谭延的“老巢”不过鸡蛋不能全部放进一个篮子地道理他还是懂的…天津和上海这样的沿海经济发达城市都有着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一旦爆发战争。很容易被一些海军强国所突破防御,被迫签订城下之盟。
在甲午战争期间,坐落在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已经被列强国家的“中立”所制,不能正常保证军需供应,而日本也曾发出过要进攻上海的威胁。天津虽然不像上海那样就坐落在海岸边上,但现代战争水平已经使得天津不再安全,弄不好就会重演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一幕。正是处于安全的考虑,也是工业发展地需要。谭延对自己的资本来影响中国工业布局有着自己的想法…不要一味的将产业重点集中在天津,可以吃的将其分散到直隶三省的其他地方,尤其是经过两年巨大的教育投入和维新派地宣传后,直隶三省的社会风气已经有极大的改观,有知识的现代产业工人开始急剧增加,这也就为谭延转移工业布局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沈静所主持的山东也是临海省份,有了京济铁路和济南…威海卫铁路之后。在山东发展工业有着天津很多不具备的优势…作为一个省份,它比天津有更加充足的战略纵深,陆军所能够起到的保卫作用更加明显,而不至于在海军比别人弱的情况下,陆军还要承受敌方海军地压力。
不光是山东,像陈飞所主持的河南也是如此,只不过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分布情况,工业布局也更加有针对性而已。虽然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天津为中国北方重工业中心的地位,但是谭延对此绝对不能放纵…资本在某些情况下是极为“盲从”的,在交通、政治和经济基础方面。相对于其他北方大型城市,天津无疑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前来安家落户,这本身就是一种产业集群联动效应。如果要是放在太平年景或是国家军事力量足以应对任何外国威胁和干涉的话,谭延还是非常希望看到这种联动效应的,毕竟这样最节省资源,尤其是现在中国的工业基础还非常薄弱刚刚开始学会走路地阶段,工业布局最好不要这么分散。不过摆在谭延面前的是一个残酷的局面,他能够看到的战争就有好几场,历史上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几乎将洋务运动在天津地发展成果全部尽毁。用“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也不足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