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五十二章军转民(3/3)

货船的订单当作练手,将流水线生产的大意向唐伯文介绍之后,由这些技术人员

如何进行分工,设法缩短造船周期,降低成本…三办体制中剥离出来之后,也曾引起了外国在华同行的紧张,但是他们在得知轮船招商局下了这么一份订单之后也就放心了,甚至像嘲笑卢汉铁路一样来等着谭延闿这三家船坞的倒闭。

这三家后来最终联合组成后世的“中国船舶建造联合体”的船坞在接到轮船招商局的订单后,爆发出令人惊叹的潜力…只用了不到七个月地时间就从龙骨安放到建成,而且完工后经过试航有轮船招商局接收后。航速达到了十七节,为长江货船航速之首。

“宁绍”、“宁远”两艘货船的建造速度和施工质量使得这三个船坞的声誉一下子到达了顶点,此后大量接收中国船舶航运船主的订单,开始在中国船舶建造市场上攻城略地不说。在三年之后,这三家船舶制造公司在谭延闿的操作下开始接受北洋海军战舰船体制造订单,生意不断扩展让这三家船坞在开始商办之后不到三年的时间便还清了清政府当初建造船坞的成本。

根据合同三家船坞若是在承办之后经营良好的情况下,计划用十年时间用来还款,可见当初所有人都认为精明地谭延闿这一次肯定要栽个大跟头。没有想到他却捡到了一个会下金蛋地母鸡。当然这是后话了。谭延闿从来不嫌银子多。只要不扎手他是绝对不会放过地,现在这家伙还处于负债阶段,欠了广东商团一屁股的债,但是这三家船坞他又不能不插手,他不占股份,广东商团的那些老油条们绝对不敢跟进。尤其是盛宣怀的轮船招商局开出了这张两艘先进的钢胁钢壳货船的订单,使得汉阳钢铁厂日益上升的钢铁产量总算有了一个出水口。而汉阳钢铁厂则是谭延闿地支柱产业,这样一来也结束了客户单一的局面,至少广东商团的商人们不愁谭延闿到期不还款。

谭延闿也没有想到他利用了这次李鸿章出使各国的机会会赚到这么多,原本的打算只是交好李鸿章,好在他重新出山之后能够给予自己更大的帮助…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位子上干了二十多年,连同曾国藩的苦心经营,可以说等到谭钟麟接任北洋大臣地时候,北洋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了。比谭延闿想象地还要大。只是谭氏父子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一时间无法驾驭这么一个怪物,所以一开始只是抓住了北洋的军工生产企业,借着重建北洋陆军的机会向海军渗透。忙活了一年多才到今天这个地步。若是以后得到李鸿章地进一步支持,那下一个目标便是全面接受北洋的产业核心…电报局和轮船招商局这两个大蛋糕。

在朝廷上下为李鸿章出使俄国参加俄皇加冕典礼的问题上争吵不休的时候,谭氏父子则安安稳稳的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老头子照旧在直隶总督府中安心养老,每天练字逗鸟不提,谭延闿则是一心扎在了训练新建陆军的事业上…看到恭王奕訢现在的身体状况,想到谭钟麟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们能够扶植自己走多远?只有趁着这些人还都在世的时候,抓紧时间奠定自己在清朝政坛上的立足根本才是真的,而原本历史上袁世凯能够做到的事情,谭延闿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做到,自己的基础和起步层次比历史上的袁世凯不知道好了多少,若是还不能成功,那只有证明自己是个笨蛋,不如回到湖南茶陵老家去卖红薯算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