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的那份顾忌,更是不敢说话了,除了主和之外他只是个架子而已。
“‘仗义每从屠
负心最是读书人!’”谭延闿咬牙切齿的说道,他忘个“读书人”而且还是非常有名望的读书人。他手里面有《大观贴》和甲骨文两样珍贵无比的东西,其中《大观贴》就是为了打通翁同龢这条线,结果一而再再而三的的给耽误下来没有送出去,现在想来不送才是对地。
“古来多少中兴国族而振衰起敝地圣帝贤臣,他们在面对今天这个局面的时候的作为。大都能捐弃夙怨。为国求贤,不使公而忘私,也决不肯以私害公。与寿州相比。常熟不如远矣,位高权重尚且如此,诚然太使人惊异了…”
“父亲,到底刘坤一和刘铭传哪个更厉害一些?!”
老头子听后一愣,不假思索地说道:“刘坤一号称‘帅’,不过以为父观来。还是刘铭传在孤立无援之下独立击败法国人不敢染指台湾更高些,发匪岂能和法人相比?!”
“父亲…”老头子看着谭延闿,一下子跪倒在自己的身前…
“文卿,你送的这个手炉虽然不合时令,但是今年冬天哀家可就不用面对烟熏火燎了…”慈禧太后坐在铺了锦垫的石凳上笑着说道,说着将手中的一个手掌大小的铁饼子递给身后地李莲英,李莲英连忙用袖子裹了放在锦盒当中,旁边谭钟麟躬身站立。
“前日老臣和小儿说起这京师盛京。谈到冬天大雪纷飞场景之时,就论起了手炉,结果小儿就做了这个手炉。也不见用火,只是插电等待片刻放入锦囊中两个时辰仍然温热有余。用来冬天暖手正是合适,想到老佛爷。老臣就拿来献给老佛爷了,反正老臣在两广不急着用到此物…”谭钟麟笑着说道。
“呵呵!你的三公子可真是心灵手巧的很呐!我听恭王说了,谭延闿入军机章京处理往来文书井井有条,还精通三国洋话,六爷对他倒是器重的很,带在身边周旋于洋人之中…”
“恭邸谬赞了,还是老佛爷慧眼识人,给了小儿这个机会…”
“国事日艰,哀家老了推荐几个人给皇上能堪大用也就心满意足了…只盼着这场仗早些打完,哀家也好称心如意的过个太平生日就好了…”慈禧太后叹了口气说道。
谭钟麟听后将身体弯的更深了,慈禧太后见状说道:“光顾着走神儿了,莲英给谭督铺个锦垫坐着…”
“圣母皇太后恩泽天下,朝廷上下臣工前线将士都在为太后寿辰到来之前结束这场战争而奔走…”谭钟麟面对这个大清帝国的实际掌控者侃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