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完电报,谭延闿继续在武昌四转悠,再好好看看张之
所主持的各项洋务产业,尤其是湖北织布官局。谭延闿也有心洋务实业,心知在这个时代除了
官场通过黑暗手段谋取国家私利之外,这兴办洋务实业恐怕是来钱最快的途径。钢铁厂这样技术
量比较
、投
大的产业他这会可玩不转,但是纺织行业他还是非常有兴趣的,尤其是日本的外贸
支
生丝产业,他更是不会放过。现在趁着人还在武昌等电报,还不如仔细看看湖北织布官局,反正有辜鸿铭可以召唤,
织布官局详细考察自然不在话下。
“这虽然不是教案,但也不是这么容易解决的,张之少不得要破费腰包了!”谭延闿在清楚事件前后原委之后心中暗自想到。
第二天下午,谭延闿来到设立在武昌城内的电报局向福州发了一封电报,这家电报局还是他前几天在武昌城内转悠的时候偶然间看到的,当然看到电报局就不得不让谭延闿想到那个富盛宣怀,他正是现在中国电报业的掌门人,除了招商局的航运事业之外,这电报业显然是盛宣怀捞钱的第二大产业。这个时候的电报费用是非常昂贵的,除了地方衙门和商家之外,个人使用电报是非常少见的,当然这
电报费用对于一个普通之家是难以消受的,但是对于现在已经腰缠万贯的谭延闿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在电报中,谭延闿简要的说明了这次外国技术人员被围攻导致自己求见张之
无果,打算立刻启程回福州,还要恭敬的询问一下老
是否还有什么事情
代给他。
谭延闿觉得自己在武昌待上十几天就为了求见张之实在有些不值当,心中倒是想就此乘船沿江到上海看看那里现在变成什么样了,然后再搭船会福州。毕竟在前段时间因为大哥
红健民制药的产业,上门来索要银
,这事是大哥犯错在先,但是自己上门砸烂了大哥的灶台,在
理上也有些过分了
。虽然他不怕大哥到老
那里告黑状,但是生
谨慎的谭延闿还是觉得自己赶快回福州那里,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正细
的大哥是不愿意跑上这么远的,自己在老爷
那里
风,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再说自己这次不仅拿到了举人功名,还顺手把解元也拿到了手,老爷
目前最看重的就是功名,谭家几个儿
中就谭延闿最有
息,老爷
就算生气也未必真的会责罚他。
谭延闿手中拿着电报…这是老来的电报,老
在翰林院待的时间不算短,他也听老
讲过徐致祥,不过只是寥寥数语而已,徐致祥比他晚
翰林,那句“怕铁路破坏风
”之说正是徐致祥那里传
来的,所以还有些印象。以老
在翰林院的关系,这绝对不是徐致祥告诉老
的,恐怕和翁同龢有很
的关系,所以才有“酌情”两个字,毕竟翁同龢和老
的关系可是摆在明面上的,张之
和老
之间没有太多的
集!
,张之没个十天半个月休想解决,同时他在第二天得知,那个被村民打伤的外国人和中国翻译已经被送到汉
一家西医医院诊治了,至于另外一个外国技术人员命好,看到村民杀气腾腾的围上来就知
不是好事,当即丢下手中的设备跑下山去了。
“地方督抚想要坐得稳,和办不办洋务没有太多关联,这言官只看理
德,办洋务少不得要得罪言官,所以地方督抚要对京师里面的情况把握清楚才好…”谭钟麟那看似无意但别有
意的话再次在谭延闿的耳边响起。
谭延闿前生是个医学博士,在中的时候学习的是理科,在前生
考的时候,
理他几乎拿了满分。电报的基本原理他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在这个时代电报还停留在靠导线传播的
平上,无线电还要等几年才会
现。想要靠后世
中
理
平在这个时代研制无线电电报,在基础上是没有问题的,当然相关设备还是要从国外来引
。在电报局拟写电报的时候,谭延闿不是没有想过自己来研制无线电电报,抢了
可尼的饭碗…这无线电电报的专利可也算是一个超级金饭碗啊,到时候在那些
国注册这个专利,那所产生的收
远比九三式步枪给他带来的要多得多!
“老看来在京师有人
耳目啊!”这个时候谭延闿才明白
“组安吾儿:来电吾已经收到,武昌之地不必久留,可先行返回福州。然听闻京师言官徐致祥弹劾张香涛属下赵茂昌与广东藩司王之贪赃枉法,张香涛苛待属下之罪。京师已经派人分别到两广和湖广密查此事,吾儿若是心仪张香涛之作为,当可酌情奉告使其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