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六章往事(2/3)

肃顺和曾国藩相比自然是差了很多,对于那段历史,王闿运也不是太放在心上,最主要的是当时是桑治平在唱主角,曾国藩没有听从他意见自立门才是对他成就事业之心的沉重打击。谭延闿对于王闿运的历史并不是很兴趣…那些事情尽很遗憾,但是终究是别人,时机一旦错过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他所重视的是能够从王闿运的经历中取教训,自己可别在同样一块石上再栽跟

相比之下,谭延闿更加看重老…“诸如王壬秋等人,纵然才华冠世,不过是一片浮萍一般仰人鼻息,肃顺也好、曾文正公也罢,成败与否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成就一番虚名罢了,即便事成也是属于肃顺或是曾文正的,他们的结局未必比现在更好…大丈夫想立成就功业,首先必要自立才可,否则不过是王壬秋第二罢了…”

“老这是要选择啊?!”谭延闿站在船,看着笼罩在夜中的长江。

“王闿运和

“张香涛虽然目无余,但是对真正有本事的人还是非常客气的,你这次去湖北见他未必会受到他的冷落…不过你真的想从张香涛哪里得到什么,那少不得要走一趟赤矶山,那里有我一个老友隐居。三十年前我们同在肃顺府上任西席,后来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一夜之间杀得杀放的放,我们两人也就分开了,他后来一直跟随张香涛,后来便成了首席幕僚,颇得张香涛的信任…”王闿运坐在藤椅上悠然说

据老的指,谭延闿知张之这十几年来官越,这脾气也是呈指数的向上发展,放全国的总督大人们,这位探的湖广总督脾气架可谓是总督中的第一,两湖地区的抚、藩、臬以下大大小小的官员在他的手下无不胆战心惊。张之的脾气大,但也有人不买账的,谭延闿的远房表兄谭嗣同的老爷谭继询就是其中一个,那也是因为谭继询年龄大,年轻的时候也是科场搏杀来的悍将,在翰林中的辈分可是比张之大多了,来个倚老卖老就是张之也是没有办法。

“先生说的莫非是桑治平?!”对于桑治平这个前张之的首席幕僚,谭延闿已经不止是第一次从王闿运的中听到了,就是老也多次提起过这个人…老和翁同龢关系不错,当年翁同龢暗算张之的事情老是非常清楚的,正是这个桑治平代张之来到京师找到了当时的军机大臣张之万说项,居然把张之开“帏赌”的事件给不动声的摆平了,可见这个人无论胆识谋略都不世一般人能够相比的。

三十年前,关于慈禧和八位顾命大臣之间的那场险恶的政治斗争,一直一来都是王闿运教导谭延闿的现成教材,王闿运一生两次最大的挫折…一次便是肃顺被杀,另外一次便是曾国藩拒绝了他称王称霸的建议,经过这两次打击之后,王闿运也就彻底放弃了成就不世功名的想法,转钻研学问,成为两湖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家大儒,两湖弟为能够拜王闿运现在所主持的船山书院而为傲。

占多少便宜就占多少,显然在他心中张之的分量更重一些…他的老窝就在人家的底下呐!

对谭延闿的成长非常关心,毕竟这关系到他谭氏一门今后是否能够继续荣耀下去的关键。老曾经直言不讳的对他说过他最欣赏和佩服的人就是曾国藩,以两江总督之力愣是分了中央的大权予地方,这是开了封疆大吏和中央对抗的先例,以后之所以能够了李鸿章和张之这样的人,也是曾国藩留下的遗产,否则这两个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发挥自本领的舞台。

“不错,就是他!此人中自有一篇经国济世的好文章,老夫长于‘纵横之术’,论理实事的本事是不及他的,当年我们两人同为肃顺的西席,但是他更得肃顺的青睐,可惜他前半生投错了人…后来他投了张香涛后得到了重用,也曾来邀老夫山同为张香涛效力,老夫拒绝了,不过我们两人情也就这么断断续续的持续下来…你带上老夫的亲笔信去赤矶山找他,他自会指你该怎么…”

对于老的评价,谭延闿无话可说,只能够竖起大拇指表示钦佩…在这世下想要实事来,还必须向曾国藩、李鸿章、张之他们学习,自己来把握发展方向,是去是留全凭自己的心意,发展到他们那个层次,就算清廷再怎么不满,对这级别的封疆大吏还是要客客气气的。老自然是没法和张之他们相比的,只怪自己的时运不济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这个脑和胆气来走这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路线,只能走一条平庸的路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