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离经叛道”的文章,不过现在很多正式刊物上都开始公开谈论那段历史。
如果社会的舆论和人们对某段历史的评价都倒向一边,那是极为不正常的,将某个人物神化捧上神坛,或是将某个人物丑化直接打入地狱,这都是错误的…人非圣贤岂能无过?!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逐渐开化的时代,人们在各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对历史都有着自己的判断,任何观点都可以找到支撑点,你没有办法完全驳倒对方,这就需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个过程就像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一样,多了解多沟通,双方的共同点也就更多,坐在一起的几率也就越大,当然这个比方有些不恰当…
这让我想起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把万历时代的历史用别具一格的笔法展现出来。我不知道这种风气是不是黄仁宇先生先提倡的,不过这也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先行者罗贯中和他不朽的《三国演义》。之所以说是“先行者”是戒念以为从罗贯中的时代起,中国的小说家也好,历史学家也罢都开始用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待历史,最火的莫过于最近几年由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系列所掀起的历史风潮。
戒念没有资格来给这些人下定论,不过就我个人观点来看从罗贯中到易中天,他们都是探路者,以前是以后也是,谁也不能抹杀他们的功绩…他们用推动了历史的多样性发展,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当今高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历史系,从这点上来看他们的作用都是正面性的,甚至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数百年来三国方面的研究是否这么深入,三国的故事是否这么普及?!
说的远了些,让我们回到玄幻小说的分支架空历史。戒念之所以迈进这一个***是因为《明》,这种表现历史的方式对我所产生的作用就像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般,它让我认识到历史可以这样写,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
也许戒念这么说是过于夸张了…快餐文学不过是消遣,哪里有什么教育意义?!不过在戒念看来就是如此!尽管不是真实的历史,但却用历史的引子采用了剑走偏锋的模式来从另外一个角度叙说作者眼中的历史还有作者的历史观念。谁又敢肯定在架空历史小说不断发展的今天,众多作品中不会出现一部当年的《三国演义》?!要知道数百年前当罗贯中先生起笔写下《三国演义》的时候,周边的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是怎样看待罗贯中先生和他的《三国演义》的?难道《三国演义》诞生的最初阶段都是一片赞扬声?!
戒念并不崇高,但是戒念曾经听过一句话:什么力量最为伟大?生杀予夺?不,应该是对一个人施加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