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90章熊氏的chu路(2/3)

秦军主力拿下淮南后,可以从正面渡江作战。秦军东南军队联合师,从江南的长沙发,由西向东攻击。秦军偏师翻越南岭,在南岭大渠这生命线可以确保粮草辎重的情况下,先行开辟西南,然后从南向北攻击。如此一来,秦军对楚国的江东就形成了三路夹击之势,灭楚易如反掌。

中原决战后,宝鼎回北疆构建北疆防御系,镇戍长城,确保大秦的统一程顺利推,完成统一大业。

以此推断来分析咸和宝鼎所属势力可能会拿来的对策,不难发现咸肯定要以收回南控制权来向功臣们传递一个明确的讯息,除了宗室诸,没有人可以封国,即便是武烈侯也不得不妥协,就此把武烈侯拉到他的一边,把武烈侯推到妄图分封的豪门贵族的对立面,激化武烈侯与豪门贵族之间的矛盾,分裂武烈侯所属的利益集团,继而给咸赢得各个击破的机会。

熊启想了片刻,冷静地问“武烈侯可以把离石会面的经过大概说一下吗?”

宝鼎略略皱眉,摇摇手,示意魏起稍安勿躁。

放弃经营了几十年的基之地,转而西南蛮荒之地开创新未来,这个决策太大了,不确定因素太多,熊启、熊炽和魏起三人一边被宝鼎这个宏大的策略所震惊,一边也惶惶不安,急切间不了决断。

接着宝鼎把中原决战之后的中土形势发展了一番推衍,把统一战争的最后几个阶段了一番预测。

宝鼎请他们放弃荆宛这块基之地,转而西南发展。

魏起然大怒“你要我们放弃熊氏的基?你要置我们于死地?”

宝鼎目光炯炯地望着三人,一字一句地说“你们要离开东南。”

宝鼎淡然轻笑“我在洛与武成侯、武安侯就此事换过意见,我也小心试探了一下,实事求是地说,武成侯和武安侯对开辟西南战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南岭大渠的开凿,如果不是咸有意借此消耗楚国的国力,也不会持下去

武烈侯放弃分封,秦王政则授其北疆军政大权,支持其完成北疆防御系的构建。在封国的设立上,秦王政只答应建四个封国,北方已经建立的两个,然后就是江东和西南各建一个。

中原决战的目标是齐国,齐国灭亡后,整个大河域完成了统一,接下来秦军要南下,要统一大江域,也就是说,大秦统一战争的最后几场战斗依次在淮南、江东和西南战场行。

宝鼎,把自己与秦王政的约定说了来。

“西南策略是你拿来的,但你在江南待得时间很短,实际执行者是长沙侯和武安侯。”熊炽考虑良久后说“即便咸照你的预想行南方战争,在渡江之前先开辟西南战场,那么承担这个重任的也应该是长沙侯和武安侯。”

当宝鼎把大秦统一大江域的设想完整讲述之后,熊启等三人总算明白了宝鼎的心思。

今日熊氏有旦夕覆灭之祸,他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宝鼎的提议。如其在荆宛惨遭咸的屠戮,倒不如西南割据称霸。

开咸的钳制自力更生了,那么宝鼎肯定要封诸侯,建国称王。

开辟西南不仅有功勋,不仅距离咸有数千里之遥,更重要的是,西南要建封国,这给西南建国称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将来大秦分土地封诸侯,那么熊氏肯定可以在西南个诸侯王。

武烈侯的这一举动等于在甚嚣尘上的“分封”之议上泼了一盆冷。当然,大家不会天真地相信武烈侯向秦王政屈服了,在他们看来武烈侯的目标肯定是封诸侯,只不过在他没有与咸正面抗衡的绝对实力之前,他要蛰伏,要养蓄锐,而借助中原决战的胜利迫咸完全打开分封的“铁闸”显然有些不现实。

大江是一天然险阻。大河有封冻的时候,而大江不会封冻,如何渡江成为难题。另外江东吴越之地对秦军来说非常陌生,北方军队南方战场作战,首先就存在一个土不服的问题,还有其他诸多不利因素,所以灭楚之战非常艰苦,本不存在摧枯拉朽的可能。

既然武烈侯要徐图大计,那么其他人也会跟,于是决战后,统一尾声的时候,朝堂上下的主要力还是完成统一,最后的“对决”将在统一大业彻底完成的时候爆发,这中间的时间就是大家各自谋发展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大家会在中央抢夺重要位置以影响甚至控制朝政,在地方上则抢占郡县的控制权以到达抢占地盘的目的,也就是说,秦王政和功臣、中央和地方对权力和财富的争夺会白化,政治风暴会掀起惊涛大狼。

用什么办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代价吞灭楚国?

今日的东南熊氏太弱了,禁不起惊涛骇狼的打击,极有可能在风暴中粉碎骨。

熊启三人的脸终于变了。

武烈侯的西南策略在此发挥了重大作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