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82章拭目以待(2/3)

所以宝鼎为了确保扶苏能够上位,依旧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为此他把虎烈军给了扶苏,迫东南熊氏隐退,给扶苏在东南战场上建立功勋铺平了路。

亡齿寒,东南熊氏覆灭了,关中熊氏还能支撑多久?关中熊氏为了生存,不惜卖自家兄弟,不惜手足相残,这也很正常,宝鼎可以理解,但让宝鼎无法释怀的是,怀德夫人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怀疑自己背叛了誓言,不再信任自己,断然放弃了与自己当年的约定,继而导致隗氏主掌了大分楚系力量,让秦王政和咸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这才是他为之愤怒的原因。

个机会。

隗清更为忧郁,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数次向公将闾和黄依暗示,希望他们能帮自己一次,让武烈侯与自己一番谈。

隗清神平静,但里掠过的吃惊之把她此刻心中的怀疑暴无疑。

尤其严重的是,这导致宝鼎在王统之争中全面于下风,他前期所的努力全白费了,都为他人了嫁衣裳。

宝鼎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这句话。人家都背叛他了,把他打得鼻青脸,但他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为了拯救帝国,不得不忍气吞声。

怀德夫人和关中熊氏以抛弃东南熊氏来讨好秦王政,来为扶苏登铺路,这壮士断腕的决断可谓明,但也伤害了东南熊氏的心,这也是东南熊氏最终接受武烈侯的建议全面隐退的原因之一。

武烈侯还会信守诺言?这句话的可信度有多大?他背后的那些势力尤其老秦人

宝鼎自己的桃当然舍不得毁弃,再说扶苏信任他,虽然秦王政的谋划的确明,但未来的事情谁能说的清楚?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宝鼎的理想是要改变历史拯救帝国,而让秦王政立储,让扶苏成为帝国皇统的继承者,就是拯救帝国的计策之一。现在这个计策快要成功了,虽然此策没有照宝鼎所预想的那样给自己带来大的利益,但最起码改变了历史,帝国有了拯救的希望,这就足够了。

宝鼎本意是把扶苏扶上位,联手扶苏抗衡咸,将来扶苏和本系人控制朝政,控制国策变革的方向,但如今一切都被颠覆了。武烈侯历尽辛苦培植的桃刚刚熟了,就给秦王政摘走了,武烈侯成了笑柄,而老秦人会因此怨恨武烈侯,与武烈侯之间的矛盾可能就此激化。

尤为可恨的是,秦王政摘了桃还不忘奚落宝鼎,叫宝鼎把桃净了,切好了,恭恭敬敬地送自己的嘴里。

“你不应该来。”宝鼎直言不讳“有些事,你还是不要介的好。”

秦王政这步棋的确走得好。公的母亲自老秦豪门,秦王政摆要立公为储君的架势,当即打了楚系的阵脚。公尚未回京,怀德夫人就数次约见隗状、隗清兄妹,主动提让关中熊氏全面支持隗氏,事实上就是让关中熊氏连同其背后的楚系力量无条件地支持隗氏,尊奉隗氏为楚系的新魁首。

“我会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信守诺言,把扶苏推上储君之位,让扶苏继承王统。”

宝鼎当然估猜到了秦王政设下此策的目的,秦王政的目的就是要分裂楚系,重创熊氏,尤其是东南熊氏外戚,所以宝鼎才不惜一切代价迫昌平君熊启等人全隐退,先逃过一劫再说。

但宝鼎太憋屈了,怒气冲天。现在秦王政又拿扶苏来威胁他。如果不行第二次中原决战,错过了统一中土的最佳机会,那无疑会耽误扶苏问鼎储君。王统的事情拖得越久,变数越大,秦王政因此断定宝鼎会妥协,只不过讨价还价比较艰难而已。

隗清目尴尬之,不知如何应答。

宝鼎摇手阻止“公回京是一步好棋,不但加剧了楚系的分裂,也让隗氏一步赢得了怀德夫人的信任。”宝鼎面嘲讽之“现在怀德夫人把扶苏问鼎储君的希望都寄托在隗氏上,我和她当年的约定早已被其抛之脑后。”

前期他说服了老秦人,竭尽全力把扶苏推向储君之位,如今扶苏问鼎储君已经基本成为定局,谁知关键时刻隗氏倒戈,怀德夫人背弃,让秦王政捡了个大便宜。将来扶苏回京储君,当然要依靠后和以隗氏外戚为首的楚系力量,这样扶苏就必然走向了宝鼎的对立面。这不以扶苏的意志为转移,扶苏本没有挣扎的余地。

终于,在隗清准备离开代北的时候,武烈侯给了隗清一次机会。

将闾参加了接风宴。这场接风宴纯粹是私人质。大家都是老朋友,私甚笃,虽然隶属于不同派系,但私人情不会因此受到影响,隗清和琴唐就是想利用这一先行赢得武烈侯的谅解,但代侯公将闾的参加让这场接风宴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私人宴请。武烈侯以此来告诉琴氏,不要在私人情上掺杂其他东西,否则连私人情都没了。

不由己。”隗清苦笑“怀德夫人托付于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