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的发展完全超出了项燕的预料,本来应该是各个击破,胜券在握,谁知竟然演变成了一场不死不休的血战,这样打下去,就算楚军把秦军吃掉了,把冯毋择和、李信和十万秦军将士都杀了,楚军还能剩下多少?整个淮北防线还有多少军队?这样一场惨烈的胜利还是胜利吗?
项燕不得不佩冯毋择和李信,如果继续打下去,秦军在淮北战场上是败了,但在中原决战中却是打赢了,齐国遭到重创,楚国也遭到重创,那么当秦军发动第二次决战的时候,齐楚两国怎么办?
激战到第二天深夜,楚军阻击军队在冯毋择和秦军将士猛烈而顽强的攻击下丢掉了最后一道防线。五万对五万,楚军败北,冯毋择和秦军将士的“疯狂”终于扭转了战局。
项燕无奈长叹,下令撤离战场。
李信坚持到了最后,五万大军折损大半,但大秦的战旗依旧在风中狂舞,大秦的将士始终在战斗。
冯毋择救出了自己的袍泽,救出了一万多个兄弟,他为此付出了近两万人的代价,但他无怨无悔,他宁愿战死疆场,也绝不抛弃自己的兄弟。
=
王贲拿下了阳关,其前锋军直杀卢奇长城,但就在此刻传来了南线战败的消息。
蒙武果断下令,王贲率军退守阳关、鲁城一线,自己率十万大军直杀彭城。
鲁城距离陈有八百余里,距离彭城不足五百里,若想阻挡楚军攻打中原,当然是攻打彭城最为便捷。攻敌所必救,项燕若要确保淮北,就不得不回援。
项燕已经料到秦军主力为阻截自己攻打中原,必定要打彭城,所以在退出城父战场后,亲自率主力赶赴彭城。
两军在彭城相遇,激烈交战。
=
中原战局的变化迅速传到咸阳,秦军战败城父,损失惨重的消息如迎头一棒,打得咸阳眼冒金星,头晕目眩。
中原决战已经无法继续了,楚军的战斗力远远超出了咸阳的预料,如果继续打下去,不但蒙武和王贲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恐怕就连东南战场都岌岌可危。
咸阳第一时间做出决策,秦王政下令,即刻停战。王贲率军与齐军对峙,蒙武率军阻御楚军,公子扶苏撤出江淮,与公子腾、章邯撤回夏口。
咸阳的气氛令人窒息。
这一仗前前后后打了四个多月,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虽然秦军在中原东线战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战果,但相比折损在三个战场上近十万将士的性命,这一仗肯定是打败了,而且还是败在咸阳中枢的指挥之下,这等于狠狠地打了秦王政和中枢一个响亮的大巴掌,颜面尽失。
咸阳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还是出现了。秦王政失语,中枢失语,文武百官齐齐沉默。
就在这个令人窒息的时刻,太傅、武烈侯公子宝鼎上奏,恭贺中原决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此仗战果显赫,秦军夺回了整个中原,扫灭了韩魏余孽,重创了齐楚两国,尤其重要的是,它为第二次决战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中原决战是个大战略,要分几个阶段进行,而第一阶段完全实现了中枢的攻击目标,可以说是一场辉煌的胜利。秦王政和中枢指挥得好,秦军将士们打得好,咸阳要马上着手部署第二次攻击,要将中原决战进行到底,要坚决实现中土的统一。
武烈侯的奏章向咸阳清晰地传递了一个讯息,他无意利用中原决战的失利打击咸阳的威信,挑战咸阳的权威,相反,此时此刻咸阳要团结一致,要激励前线将士的士气,要齐心协力打赢中原决战,完成统一大业。
咸阳的气氛骤然扭转,秦王政和中枢立即开始筹备第二次中原决战。
给前线将士的封赏异常丰厚。秦王政和中枢主动承担了责任,冯毋择和李信不但无过,反而得到了嘉奖。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冯毋择和李信的确是有功无过,如果不是他们拼死作战,那中原战局完全就是一边倒了,根本就不会给秦王政和中枢赢得回旋的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