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76章武烈侯的利剑(2/3)

婴摇摇“你知我父亲的下场,你也知我从生下来开始就是一名隶臣(隶),我和母亲饱受苦难,如果没有叔父相救,我和母亲至今还在骊山修陵,过着生不如死的日。你也想过这样的日

扶苏望着他,目求助之

国策变革已经开始,国策变革的主导权被咸的政治对手所控制,假如咸不能以最快度摧毁这些政治对手,那么咸失去的不仅仅是国策变革的主导权,还失去了实现中央集权制的可能,失去了“法治”立国这个本。所以,中原决战的胜负对熊氏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熊氏的当务之急是生存,是从咸的利剑下逃来,因此,熊氏必须抉择,必须立刻退这场政治风暴。

的政治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中央集权,是掌控朝政。从这个目的,咸要抓住一切机会摧毁政治上的对手。

扶苏无力坐下,心神到了极致。我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赵和朱英就在外面,曝布和虎烈军就在外面,如果昌平君拒绝了武烈侯的条件,我当真要屠戮熊氏吗?

昌平君、昌文君虽然是熊氏外戚的领袖人,但自从华太后不在了,昌平君和昌文君先后离开中枢,两人在熊氏中的地位急剧下降,说话不算数了。

婴拦住了他,并递给他一封信,武烈侯的亲笔信。

说句不客气的话,靠着熊氏的人,公扶苏可以赢得秦王政的信任,储君之位距离他更是近在咫尺。



熊氏外戚有中央力量和地方力量,无疑,地方力量更容易打倒。

扶苏到了江陵城外,一边安营扎寨,一边准备城拜见昌平君。

书信从扶苏手中落,掉到了地上。

扶苏痛苦不堪。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怪不得叔父对自己大雷霆,怪不得叔父把烈日秋霜送给自己,怪不得叔父让赵和朱英辅佐自己,怪不得叔父把一万虎烈军给自己,原来都是为了置熊氏于死地。

熊启、熊炽和魏起从这封信里闻到了烈的血腥味,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武烈侯情急之下,当真要下手杀人了。

的政治对手是谁?无疑就是武烈侯和熊氏外戚。摧毁了武烈侯,摧毁了熊氏外戚,则咸就消灭了对手。

武烈侯公宝鼎再度来书。

武烈侯明确告诉昌平君,你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假如你至死不愿意放弃前利益,非要把我拖败亡的渊,那我就要下手了,我会亲手摧毁你,拿你的颅与咸讨价还价。

综上分析,咸之所以急不可耐地动中原决战,其实质上是借助统一大业来摧毁政治对手,主要目标是荆宛熊氏。

昌平君是他的舅祖父,也是他的老师,虽然现在公扶苏已经是一等爵侯,封国封君,但于情于理都要执弟城拜见。

想想也很正常,这样一封信通过驿站千里迢迢地送到江陵,途中需要冒多大的风险?这封信一旦落到秦王政手里或者内容遭人偷窥,其后果谁能承担?不用怀疑,这封信肯定是公扶苏到了江陵地境之后才派人送来。

此刻江陵基本上就是一座空城,军队都在云梦前线,而虎烈军的悍无人不知,假若昌平君未能在一天内决策,那么公扶苏就要带着虎烈军屠戮熊氏,拿熊氏的人讨好秦王政,继而把自己从绝境中拯救来。

扶苏暗自疑惑,急忙打开书信,尚未看完,已经是脸大变,极度震骇。

自己杀了昌平君,镇制了熊氏,全面控制东南,赢得的不仅仅是秦王政的信任,摆脱的不仅仅是这场政治漩涡,还踩着亲人的鲜血和尸大踏步地走向了储君之位。这太残忍了,太血腥了,这就是王统之争,这就是权力博弈吗?

这是赤-的威胁,而更可怕的是,长平侯公扶苏和虎烈军已经到了,距离江陵只有一天的路程,也就是说,这封信不是武烈侯从代北送过来的,而是长平侯公扶苏送来的。

武烈侯在信中告诉他,扎营城外,等待昌平君。要求昌平君上上奏咸,请辞一切职务。一个月内,大员,必须全去职。昌平君如果拒绝,则断然诛杀,以此来胁东南熊氏遵从退命令,凡拒绝者,一律格杀。

这一次宝鼎说得更透彻。对于咸来说,政治第一,战争第二,统一大业最多只能排在第三位。战争是为政治服务,是为了实现统治者的政治目的。



婴俯捡起书信,小心翼翼地收怀里。

风暴中全面退的时候,武烈侯的动机已经值得怀疑,熊氏在中央的力量当然决拒绝。

武烈侯和熊氏外戚相比,哪个更容易打倒?武烈侯的后面有宗室和老秦人,有庞大的军队支持,而熊氏外戚在失去华太后的支撑后已经变成一只没有爪牙的老虎,所以熊氏外戚是更容易被打倒的对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