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战就托付三位了。我只嘱咐你们一句话,牢牢记住,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
三人轰然应诺。
=
朝阳升起,虎烈军扈从公子扶苏启程南下。
扶苏驻马而立,遥望远处城池,泪水悄然盈满眼眶。叔父见不得他流泪,但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叔父的教诲如暮鼓晨钟,让他瞬间顿悟,心若无私天地宽,如此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才是一个王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操守。
号角长鸣,铁骑滚滚,要离开北疆了,不知自己是否还有机会重返封国,也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再见叔父。
扶苏翻身下马,面朝城池,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礼。这一刻,他泪流满面。
众将感同身受,也齐齐冲着城池方向,躬身为礼。
武烈侯没有出来送行,他很决绝,这一仗打不赢就不要回来见我。实际上也的确如此,这一仗如果打输了,东南局势崩溃,大家基本上也不会再见面了,武烈侯肯定要去北疆牧羊。
=
咸阳接到武烈侯的奏章,大为高兴。
调长平侯到东南战场,征召长沙侯公子高回京,继而迫使武烈侯不得不全力支持中原决战的计策成功了。
秦王政下令,调杨端和镇戍燕南,并代理封国事。章邯则火赶赴东南战场统率荆宛大军,听从长平侯公子扶苏的调遣。
接下来,他耐心等待昌平君熊启的请辞奏章。
=
熊启当然不愿意拱手让出主动权,把熊氏一族的身家性命交给咸阳,所以他看完宝鼎的书信后,认为宝鼎有背信弃义之嫌,当真是怒不可遏,不过等他看完第二遍之后,随即冷静下来。
宝鼎的大道理没有说服力,关键还在于宝鼎对此仗的预测。宝鼎认为,此仗对秦军最不利的地方在于钱粮武器的不足,钱粮武器不足导致秦军必须尽快完成决战。
秦军强悍,主动攻击的情况下,齐楚两国肯定要拼死防守。秦军在河北战场上两次败于李牧之手,其关键就在这里。秦军远征,赵军是本土作战,其优势就在于防守,在于本土所提供的兵源和战争物资,战争一旦拖延下去,双方的实力对比就会慢慢生转换,最终败北的反而是秦军。
这一战也是如此,秦军本来在兵力上没有占据绝对优势,应该集结主力于一路进行攻击,哪料咸阳被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秦王政和中枢信心膨胀,竟然兵分三路进行攻击,简直是找死。
既然秦军肯定要败,秦王政和中枢肯定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那还担心什么?
东南战场的主要作用是牵制楚军,但东南战场范围太大,从长沙杀到江淮,有一两千里,就算秦军在东南战场上势如破竹,但孤军深入是有限度的,拿下彭泽之后,秦军的推进度肯定非常缓慢。
东南战场捷报频传,中原战场就着急了。咸阳不可能任由战事无限制地拖延下去,假如让东南军队杀到江淮,甚至攻克楚都寿春,咸阳就被动了。
中原战场一着急,必然出错,一出错,必然要败。咸阳决策错误,打败了,秦王政和中枢要承担所有责任。
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不会成功。总之一句话,只要东南战场大捷,则一切皆在掌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