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73章反击(1/3)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373章 反击



第373章反击

中原决战事实上就是大秦权力he心层的一次博弈。

秦王政和激进势力要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为此他们要控制朝政,主导国策的变革方向,所以他们必须要赢得中原决战。

咸yang的保守势力要在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pei中获得最大的比例,为此他们也要控制朝政,主导国策的变革方向,所以他们名义上是支持秦王政和中枢动中原决战,但实际上他们有心把中原决战当作重创秦王政和中枢的武qi。

中原决战的胜负取决于东南战场的攻击,东南战场的胜负却取决于熊氏外戚,于是熊氏外戚成为这场风暴的中心。

保守势力若想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挑起秦王政和熊氏外戚之间的厮杀,而激进势力若想赢得中原决战,当然要竭尽全力避免秦王政和熊氏外戚之间的厮杀,于是公子扶苏就被卷了进来。

公子扶苏被卷进风暴,王统之争势必会增加风暴的威力,于是这场风暴所造成的危害就难以预料了,风暴最终可能失控。

风暴最终会如何失控?失控到何zhong地步?

这有先例,有前车之鉴,就是长安君成蛟的屯留兵变。

当年长安君成蛟率军攻赵,与上将军蒙骜兵分两路。蒙骜chu井陉,与庞煖作战,xi引了赵军主力,而成蛟却在上党an兵不动,没有an计划chu壶关攻打邯郸,结果造成蒙骜大败并战死疆场。上将军蒙骜一死,吕不韦的关东系遭到重创,刚刚亲政打算雄心bobo干一场的秦王政也遭到了迎tou一bang,于是兄弟相残,秦王政和成蛟大打chu手,屯留兵变爆了。虽然秦王政最后平定了叛luan,但付chu的代价太大,一个亲兄弟成蛟没了,成蛟及其背后以夏太后为的韩系势力被铲除了,关东系因为蒙骜的死亡而元气大伤,秦王政试图在亲政后独揽权柄控制朝政的图谋彻底失败。

屯留兵变背后的真相其实就是华yang太后和楚系要确保对朝政的控制,为此他们布了一个局,遏制秦王政,打击关东系,铲除韩系力量,顺便把蠢蠢yu动的宗室和老秦人“敲打”一下,可谓一举四得。

今天秦王政也要控制朝政,也布了一个局,也是以战争为手段。中原大战开始之后,公子扶苏和熊氏外戚必须在东南战场予以pei合,否则此仗即便不败也是无功而返,如此一来秦王政就有了对付公子扶苏和熊氏外戚的借口。这zhong情况下,公子扶苏和熊氏外戚必须拼尽全力,其盟友们也必须鼎力相助,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原大战打赢。中原大战打赢了,秦王政和激进势力控制了朝政,也控制了军队,那时候整个保守势力已经不是秦王政和激进势力的对手,秦王政只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就能铲除熊氏外戚,进一步削弱保守势力,从此可以“一言九鼎”大权独揽。

熊氏外戚岂肯让别人控制自己的命运?他们必然要反击,但他们就像当年的公子成蛟及其背后的韩系势力一样,因为实力上的不足,实际上已经控制不了自己的命运,只能任由宰割,唯一所能zuo的就是奋力一击。反正都是死,不如同归于尽,玉石俱焚。于是局势必然失控,熊氏外戚必然造反,中原大战必然败北,大秦必然遭遇重创。

公子扶苏这时候赶赴东南战场,其作用就是防止局势失控。公子扶苏现在基本上就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假如中原大战获胜,扶苏再建功勋,肯定就是大秦储君,这就给了熊氏外戚以希望,未来东山再起的希望。有了希望,熊氏外戚也就不会失去理智zuochu“玉石俱焚”这zhong蠢事了。

然而,秦王政动中原决战的真正目的是击败保守势力,完全控制朝政,完全主导国策变革的方向,为此他必须摧毁武烈侯和熊氏外戚的联盟,必须铲除熊氏外戚,所以他拿chu王统来要挟武烈侯,拿自己的儿子威胁武烈侯,如果你阻止我铲除熊氏外戚,你连公子扶苏都保不住,你前期所zuo的所有努力都将化作乌有。

秦王政和激进势力之所以能拿chu这个谋划,是建立在他们有信心利用中原大战击败保守势力,彻底控制朝政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他们相信武烈侯及其保守势力为了保住公子扶苏的储君之位会毅然放弃熊氏外戚。只要保住了公子扶苏,也就保住了未来的希望,只要有希望,一切皆有可能。武烈侯有大智慧,在这个关键时刻,在他shen居北陲远离中原一筹莫展之际,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武烈侯的确没有选择,他手再长也伸不到中原,更到不了东南,他似乎只有违背自己当初对华yang太后的承诺,顺应形势放弃熊氏外戚。

武烈侯过去曾有谋划,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舍弃昌平君这些熊氏老权贵,培植以熊庸为的新一代熊氏外戚,而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始终控制大秦朝堂上的楚系力量为自己所用。

现在这一谋划随着形势的变化失去了实施的基础,因为ba蜀隗氏倒戈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