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54章何时打燕国(2/3)

河源自代北西南端的句注山和涔山之间。这条河先是东西向,经雁门到代郡,然后在涿鹿突然转弯,由北向南穿过太行山,经燕国大海。修河源自山东南麓的九十九泉一带,由北向南代北,在涿鹿城的东南与治会合。

宝鼎考虑了一下,说“我至少有五成把握。”

“从上谷方向翻越太行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军都陉。军都陉地势险要,燕国在此筑有居庸,此要有南北两个隘,易守难攻。”王翦的手指在停在地图上的居庸,眉皱“假如代北秦军杀到这里,距离燕国都城蓟只有两百余里,燕国会不惜代价予以阻击,这可以引和牵制一分燕军,可以帮助我突破长城,但现在的问题是,你有多大把握杀到居庸?”

王翦的手指顺着这条“直线”移动,停在了野狐岭。

“中原决战不能拖延。”宝鼎说“齐国有四十年的积累,君臣有称霸之野心,对中原、河北等地一直挥眈眈,而楚国如今君臣齐心,元气恢复的速度会非常快。三年是极限,三年内,齐楚肯定要联手再打中原,而我们在三年内能否击败匈人,稳固代北局势?”

一个月前他试探过王翦,王翦没有明确答复,可见王翦对攻燕有太多顾虑,现在中原危机暂时解决了,但王翦依旧顾虑重重。王翦的顾虑是有理的,秦军主力一旦攻燕受阻,带来的必定是中原危机的再度爆发。

王翦的手指下移。

“这是燕国长城的野狐,其北就是澹林人。”王翦说“代北有三胡,楼烦之胡、澹林之胡和林人之胡,几百年来这三胡一直是齐赵燕三国的敌。从赵武灵王开拓代北开始,这三大胡一分臣服于赵国,还有一分不断迁徙,先后被匈人所征服。现在我们在雁门山、雁门一线的主要对手就是澹林人。”

“冬天到了,匈人肯定要发动攻击。”王翦担心地说“代北未必有能力两线作战,还是请武烈侯三思啊。就目前形势来看,把攻打燕国的时间推迟到明年天或者夏天是最为稳妥的,一举而下的把握也最大。”

从地图上看,修河和治河就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起自山东南麓,终于大海,其在太行山以北的分正好就是赵国和燕国的边界,现在是秦国和燕国的边界。燕国长城的西北端就终止于修河的野狐岭。

地图上的太行山。

武烈侯急于攻打燕国,但现在的的确确不是攻打燕国的最好机会,秦军实际上也不备远征燕国的条件,最起码在粮草的供应上就难以为继。

王翦沉思不语。他是秦国的上将军,是秦军的统率,是秦军在北方战场上的最指挥,攻打燕国的策略由他制定并报奏咸,假如他在攻燕一事上和武烈侯产生分歧,对整个局势的影响非常大。

王翦对此不以为然。当初宝鼎离开咸的时候,和秦王政有十年之约,但当时相信大秦可以在十年内统一中土的人本没有,现在同样也是寥寥无几。统一大业不仅仅是吞并六国诸侯这么简单,还存在一个本国策调整以便与中土统一相适应的过程,这内

“野狐岭以南、修河以北这一带是纲成*人。逐鹿以东则是屠何人。在治和太行山这一带是独鹿人。纲成、屠何、独鹿是上谷郡三大胡,燕国戍守上谷边界要的军队主要由这三大胡组成,其人数虽然比不上代北军,但凭借两条大河和诸多要,完全可以阻挡我们的攻击。更严重的是,假如这上谷三胡打开野狐要,把澹林人放来,那我们试图由上谷南下攻击燕都的计策也就彻底失败了。”

太行山以南是燕国的都城蓟,以北就是上谷郡。上谷郡与代郡相邻,两郡的界限就是修河和治河。

宝鼎摇,否决了王翦的建议。

宝鼎一门心思经略代北,为此他甚至在条件不备的情况下,积极发动对燕作战。宝鼎的这法符合他一贯行险赌博的风格,但在统一大势已经不可阻挡,在咸政局的发展已经有利于本利益集团控制朝政的时候,王翦不愿意冒险。他要等一等,看一看,不打没有把握的仗,确保始终控制主动权,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宝鼎这次并没有彻底解决中原危机,他不过是利用秦国吞灭赵国的余威镇慑了齐楚两国,暂时把危机压制下去了,暂时赢得了咸对代北的财赋支持,而若想让咸持续支持代北,宝鼎就必须长时间压制中原危机,如此他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吞灭燕国,再给齐楚两国以镇慑,迫使两国不敢轻易攻击中原。

王翦不相信,但武烈侯屡创奇迹,或许他真的有办法在代北迅速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赢得代北战场的主动权。

这些事情宝鼎比较清楚,王翦所担心的还是代北秦军无法从两线作战的困境中摆脱来,无法与河北秦军形成夹击之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