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不影响中央集权。
为什么在这个最重要的基础国策上可以形成共识?
秦王政能活多少年?秦王政死了,下一任君王是否还坚持“削藩”之策?未来的贵族官僚是否坚持“削藩”之策?这一策略的利益体现在未来,现在对各方来说都没有直接损害,而未来谁也无法预测,所以这一最重要的策略反而最容易达成共识。
贵族们从利益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但秦王政不这么想,宝鼎也不这么想。这是基础国策,国策变革的全部内容就是以此为基础,一旦这个基础国策得到所有人的认同,那么未来的帝国完全可以用各方面的制度来确保这个基础国策始终如一的得到坚持。
与此同时,御史大夫冯劫也召集蒙武、蒙嘉、冯去疾、李斯等人商议同一个问题,不出意外,他们选择的也是在基础国策上做出让步,同意在统一之后分封王子,实行中央领导下的郡国制,以这样一个过渡政策实现帝国的稳定,夯实在大一统背景下的中央集权制的基础,继而稳步过渡到中央集权制。
不过,建藩容易削藩难“削藩”必须在同一时间以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后来的君王和中枢在削藩的时候拥有律法的权威,从而减小削藩的难度。
=
这一天宝鼎难得休息,他陪着怀德夫人和公子扶苏去看望了公子成蛟。
几个月前,在宝鼎的安排下,郭氏把公子成蛟及其家眷秘密转移给了乌氏,而乌氏则把他们送到了宛城蓼园。历经千辛万苦,公子成蛟总算重返秦国,与公子婴母子重逢,只是他这辈子只能在蓼园生活,再也不能以真面目示人。他已经“死”了,永远的死了。
怀德夫人受秦王政的委托,给公子成蛟带了一句话“我们是兄弟,血脉相连的兄弟。”
公子成蛟痛哭流涕。当年的事由不得秦王政,也由不得公子成蛟,这对兄弟都是别人手中的棋子,兄弟相残不过是政治需要而已。如今秦王政总算可以掌控咸阳宫了,虽然他不能公开赦免公子成蛟,但足以让公子成蛟平平安安的活下去。
告别公子成蛟之后,公子扶苏流着眼泪说道“总有一天,我要让叔父重建天日。”
宝鼎面色一沉,凑到扶苏的耳边,低声说道“不要再去打扰你的叔父,永远不要,忘了他。”
扶苏自然明白宝鼎的意思,心里不禁掠过一丝痛楚。
“大王即使独揽权柄,也不能为所欲为。”宝鼎继续说道“看看你的父王就知道,在咸阳宫里,即便是大王,也没有自由。”
扶苏呆呆地望着宝鼎,黯然无语。
=
这天晚上,蓼园继续议事。宝鼎总算听到了好消息,他的“隐退”终于换来了妥协,虽然这个妥协远远不够,但毕竟这是个良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这个妥协足以把他推到掌控国策变革的位置上,继而掌控更大的权力。
既然在基础国策上达成了一致,国策变革的大方向确定了,那么接下来自然就要讨论一些具体的国策变革。
宝鼎主动搁置了官僚制度变革,转而探讨财经制度的改革。这一制度的改革同样牵扯到贵族们的利益,但主要是涉及财富,而涉及权力方面的则较少。在宝鼎看来,这或许可以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