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对抗,这样就有利于秦国攻打楚国了。
公子负刍和阳文君的决策有错误吗?没有错误,他们想法正确,若要与秦国鼎立抗衡,当然要先行恢复元气,恢复实力。
景氏、项氏的政见有错误吗?也没有错误,他们的想法也是正确的,就如当初的春申君一样,在秦国已经成为中土唯一霸主的局面下,楚国若要维持国祚,必须合纵其他诸侯国抗秦,必须把秦国打得衰落了,楚国才能赢得喘息的时间,赢得展的时间。
如今赵国灭亡在即,秦国的实力更是强大得可怕,这时候与秦国结盟,纯粹是与虎谋皮。韩国就是最鲜明的例子,就算它纳地称臣,秦国也一样把它灭了。秦国的目标是吞并六国,一统中土,如果楚国任由秦国攻打其他诸侯国,让秦国各个击破,那最终楚国也难逃灭亡之祸,最后还是秦国的口中之食。
虽然对立双方的最终目标都是一样,但因为所处位置不同、立场不同、利益不同,导致他们的政见也不同,于是自相残杀。
从项燕的观点出,他很快就揣测到了武烈侯礼遇范增的险恶用心,武烈侯的目的就是激化楚国内部矛盾,挑起楚国贵族的争斗,由此进一步混乱楚国局势。
换一个大王就能拯救楚国?武烈侯给出了答案,不管谁来做楚国的大王,秦国都会想方设法让楚国的局势越来越恶化。
=
项燕思考良久,忽然叹了口气,似乎做出了某种决断,然后他对范增说道“你休息几天,然后再赴中原。”
范增大为疑惑。此趟中原之行非常成功,项氏完成了公子负刍的重托,接下来一些具体磋商事宜就应该由公子负刍和阳文君负责了,毕竟那些内容关系到王国机密,关系到公子负刍和阳文君的切身利益,项氏不应该也没有资格参与。
“柱国,我们不能再参与此事了。”范增犹豫了半天,还是直言相劝。
项燕脸上露出一丝冷森之色“你好好想想,你认为我项氏应该束手就缚吗?”
范增无奈摇头“柱国,我们不能中了秦人的奸计。如果我们反击,甚至与寿春对抗,岂不正中秦人下怀?”
“束手就缚?”项燕再问。
范增望着项燕那双杀气凛冽的眼睛,暗自苦叹。他从这双眼睛里看到了项燕的愤怒,看到了项燕握在手里的长剑。项燕要主动反击了,楚国要大乱。
“柱国,你决定了?”
“这是最后一次机会。”项燕说道“从武烈侯一系列的举措来看,我估计秦军灭赵之后,下一个目标是我们楚国,而不是齐国。”
范增眼前蓦然一亮,项燕的话就像一阵狂风吹去了掩盖在局势上的朦胧迷雾,让他瞬间看到了隐藏在局势里的真相。原来如此,假如秦军在灭赵之后,移师南下攻打楚国,那武烈侯言行里所蕴含的深意就昭然若揭了。
旋即范增神色一黯,一股悲伤的情绪迅弥漫全身。公子负刍要篡位,项燕要击杀阳文君,连续两场杀戮,对楚国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假如楚国因此而大乱,等于楚人自己葬送了国祚,这太可怕了。
但是,公子负刍的篡位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一旦篡位成功,阳文君和项君两股强大势力之间必然为争夺权柄而拔剑相向,这种乱局如果维持下去,同样无力抵御秦军的攻击。
相比起来,倒不如行险一搏,杀了阳文君,铲除其势力,独揽权柄,控制决策,继而君臣齐心,朝野齐心,联合齐国,合纵抗秦,这是守护楚国国祚的唯一办法了。
“我马上秘密赶赴寿春说服临武君。”项燕说道“此事必须当机立断,宜快不宜迟。你赶赴中原,与武烈侯商议合作事宜。我们将计就计,武烈侯肯定会全力配合,这必定会迫使阳文君在公子负刍篡位之后,加快打击我们的度,如此则有利于我们迅完成反击,彻底控制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