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05章抛chu去的大秦帝国风云录(2/3)

“在关中、河东、太原等地的粮皆可自保的情况下,我们靠蜀、东南和分中原地区的粮是否可以保证中原灾民的生存?”宝鼎问

又过了一年,燕国灭,而齐魏尚未从大饥荒的打击中缓过劲来,秦军就呼啸而至,王贲打魏国,李信和蒙武打楚国。这时候秦国为什么打楚国,而不是同时攻打齐魏两国?这显然是考虑到楚国对齐魏两国的援助。打楚国,把楚军赶到大江以南,断绝楚国对齐魏两国的支援,切断齐楚两国之间的联系,如此则三面包围了齐国,齐国犹如笼中困兽,必死无疑。

昌平君摇“现在所有粮首先供应河北战场。中原局势之所以陷,就是因为咸无意救灾,任由灾民自生自灭。灾民没有活路,当然烧杀掳掠,要叛了。”

历史上,秦王政在灭赵之后,权威大增,一两年之内便掌控了朝政,先是罢黜了丞相昌平君,驱赶了熊氏,接着便解除了大将军王翦的职务,控制了军队,继而让李信、蒙武率军伐楚。假如没有王贲灭魏,老秦人建功,而李信蒙武大败于项燕,秦王政的亲信势力遭遇重挫,王翦这位老将军也就不会再现在战场上了。

中原的魏国和山东的齐国。赵国的公嘉就是北上代,占据代地,把赵国的国祚继续维持了数年。当然,从路程远近考虑,南下是首选。

局面对武烈侯显然不利,对武烈侯与咸的政治博弈更不利。

秦国需要时间稳定河北。一年后,秦军北上攻打燕国,这时候的齐魏两国是什么情况?当然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秦国假如在此刻攻打魏国和齐国,胜利虽然唾手可得,但它在义上必将受到谴责,相比起来倒不如暂时放一放,反正齐魏两国陷困局,危机四伏,本不可能威胁到秦国。

“这取决于四个条件。”熊启想了一下,说“一是河北大战尽快结束,二是咸决救灾,三是旱情在明年初之后就得以缓解,四是持续封锁大河,决不让河北灾民涌中原。这四个条件只要一个不能满足,中原救灾必定难以为继。”

现在宝鼎有绝对的把握取得河北大战的胜利,那么秦王政的功勋是跑不掉了。秦王政的权威大了,占据的优势就更明显,这时候,武烈侯能否稳住河北和中原,则成为双方博弈的关键。武烈侯输不起,输了则万劫不复。

话是这么说,理也是这么个理,但实施起来难度太大,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

“邯郸一旦攻克,大河封锁解除,河北人必定渡河南下,受灾最严重的还是我们中原。”宝鼎摇手说“如果我们有办法保证明年的秋收,那么就可以在明年冬天彻底扼杀中原的大饥荒,继而有力缓解河北的灾情。”

在战后救灾中原和河北,其困难之大可想而知,一旦中原、河北崩溃,不但让大秦国力遭到沉重打击,武烈侯及其背后势力也要为此付惨重代价。

“旱情持续到何时,我们不知。”昌平君熊启叹“明年的夏收肯定一无所获。没有夏收的粮支撑,秋收又从何而来?不意外的话,这场大饥荒要延续到后年,生灵涂炭乃是必然之局,无数庶民将被这场大饥荒夺去生命。”

众人面面相觑,皆是一脸沉重。

“河北不像中原,冬天来得更快,所以河北的农作基本上是两年三熟。”昌平君继续说“可以想像,河北的灾情将比中原更加严重。”

现在因为秦国提前吞并了魏国,导致统一的历史轨迹发生了偏差。

既然南下逃亡是首选,那么很显然,齐国和魏国在自受灾的基础上,不得不接收大量的赵国灾民,这一步加剧了齐魏两国的灾情,让他们的国力损耗更加严重。

所以,在武烈侯看来,当务之急是如何救灾,用什么办法才能把大饥荒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又用何策去拯救灾民们的生命。

“如果咸没有发动河北大战,中原局势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混,咸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陷两难困境。”武安侯公腾叹“武烈侯虽然在大战之前上奏劝止,预言大河南北今年还要爆发大灾,但大王和中枢大臣们都认为武烈侯是故意延缓攻赵时间,本不予理睬,结果自恶果。”公腾望向宝鼎,苦笑

宝鼎想了一下,问“中原各地的粮仓还有粮吗?”

秦国提前拿下魏国,等于在这场大饥荒中,把本应该由魏国承担的损失转嫁到了自己上。魏国在大饥荒中饿殍遍野,秦国可以视而不见,甚至可以善加利用,但现在不行了,现在等于秦国的中原郡县在大饥荒中饿殍遍野,中原本的灾民加上南下逃亡的赵国灾民,数百万饥辘辘的灾民必定席卷整个中原,甚至冲击到东南郡县,如此一来,秦国既要稳定河北,又要救灾中原,那么没有个两三年的缓冲时间,秦军本无力北上征伐,更不要说攻打齐楚两国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