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任嚣和赵陀率军北上杀江东,楚人腹背受敌,即便项羽和刘
等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无法灭亡帝国。
“楚人会杀了他们。”赵摇
叹
“退一步说,就算楚国接纳了灾民,长沙郡也算富裕,但也无法养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灾民啊。”
由这段历史来看待今日局势,一个清晰的念便从宝鼎的心里涌
,那就是先
西南。拿到了西南,在战略上取得优势,那么统一后再打岭南的东越就可以实施两路夹击之策,再不会
现历史上的屠睢和南征军屡屡受挫于岭南的噩梦。正是因为南征军屡攻不克,年复一年的胶着战事,才严重消耗了大秦统一后的国力。
这一仗纯粹是好大喜功,除了开疆拓土,在秦王政的功劳簿上增加一笔功勋外,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它加重了秦国国力的消耗,加快了秦国败亡的步伐。
“此策的关键就在于说服咸开辟西南战场。”宝鼎说
“如果咸
同意我的西南策略,那么西南必将爆发连番大战。”
宝鼎志在拯救帝国,改变历史,那么他就要阻止这匪夷所思的事。不过现在中土都没有统一,他也不会去考虑统一之后的战争,然而,大河南北的旱灾和由此导致的大饥荒把中原
到了绝境,宝鼎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段历史。这时候,他在绝望之中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一条路径,那就是迁徙。中原解决不了这么多灾民,那就把灾民赶离中原,迁徙到边疆苦寒之地,那时即便饥民暴*,也是在边疆暴*,不会导致中原丢失。
开辟西南战场?众人吃惊地望着宝鼎。这时侯开辟西南战场,姑且不说大秦有没有足够的钱粮,就说这仗一旦打起来,灾民怎么办?
秦王政为什么失去理智,同时开辟三个战场,在三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宝鼎至今没有答案,唯一的可能就是秦王政“疯”了,彻底“疯”了。如果说这是谋家的
谋,那这个
谋也未必太过愚蠢,不要说秦王政,即便是普通官僚也知
,大秦国力
本支撑不了三个战场。同时开辟三个战场在严重损耗国力的同时,也把天下庶民
到了饥寒
迫的绝境。大秦事实上在秦王政没有死亡之前,就已经难以为继了。
大秦目前的边疆就是西北和西南。西北目前不备迁徙的条件,而且那里有匈
人,有北虏诸
,饥民不会千里迢迢跑去送死,那就剩下西南。西南有百越、夜郎诸族,有楚人,急切间也找不到合适的迁徙地
。
宝鼎把自己的西南策略详细解说。
今天黄依来了,黄依的投怀送抱让宝鼎想到了楚人的谋,由楚人的
谋想到了将来灭秦的就是楚人,如何阻止楚人的重新崛起让宝鼎想到了历史上帝国的最后一段岁月,那段岁月里,楚人疯狂攻击中原,章邯和王离带着秦军浴血奋战,而任嚣、赵陀的五十万南征军却在闽中、南海一带不但不予救援,反而断绝关隘,见死不救,最终导致帝国崩溃。
“把灾民引向楚国的长沙郡。”
大秦攻打西南是在秦王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也就是大秦统一七年之后,距离现在十六年。当时秦国北方在打匈,南方在打岭南东越,兵力严重不足,国力更是消耗殆尽,不知什么原因,秦王政又迫不及待地发动了西南大战。这一仗由何人统率,历史上没有记载,只说秦国为了打西南,征发逋亡人(曾经逃亡的犯人)、赘婿(典押给富人
隶、主家又给娶了妻
的人)和商贾
士卒。这一仗打得很成功,势如破竹,先后建立了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大概伤亡严重,秦国随即又征发贬谪之人组成镇戍军去西南三郡镇戍边疆。
“不,我将一直攻。”宝鼎说
“虽然现在代北停战,中原也停战,但西南战场关系到中原存亡,必须即刻开战。我会亲自南下开辟西南战场,率军攻打长沙,攻打更远的西南蛮荒之地。这是开疆拓土之战,未来西南郡县将需要大量人
予以补充,而河北灾民就是第一批迁徙人
,这些人
将成为南征军的士卒和民夫,将成为西南之地的占领者,他们的功勋将保证他们的
份地位和财富,他们将成为我大秦镇戍西南边疆的主要力量。”
“任由他们自生自灭?”赵嗓音低沉,隐约带着一丝颤栗。他的
里毕竟
淌着赵人的血
,看到成千上万的赵人就这样死去,他的心里异常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