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9章以其人之dao还治其人之大(4/4)

园的理由。宝鼎告诉熊岳,李太后、楚王和李氏外戚是直接导致楚国朝政持续混乱的直接原因,如果不把这个祸患铲除,秦楚连横结盟必定难以长久,两国之间的决战可能迫在眉睫,这对秦楚两国都不利。宝鼎建议熊岳,趁早利用军中贵族与李氏外戚之间的矛盾,联手军中贵族把李氏外戚连根拔除。

宝鼎这封信摆明了就是挑拨离间,但他说的又是事实,阳文君若要稳定寿春,确保手中权柄,就必须杀了李园。阳文君杀了李园,给春申君平反,他就可以拉拢军中贵族,而军中贵族若想政变成功,就必须得到阳文君等贵族的支持,所以双方最终肯定要妥协,然后联手操控政局。

宝鼎完成了对楚国的初步布局,接下来只能坐观其变了。



中原秋收结束,宝鼎开始把精力投到打造中原文化学术圣地一事上,但这时候咸阳在军事和财赋变革上依旧没有任何举动,这大大影响了宝鼎稳定中原的进程。

公子宝鼎马上联合桓齮、司马锌以及中原各郡的郡守等文武大员,纷纷上奏,矛头直指楚系外戚,认为楚系外戚控制朝政,因一己之私利而置王国利益于不顾,严重阻碍了大秦统一进程。

老太后再次出面,在咸阳宫设家宴,宴请昌平君、昌文君等熊氏子弟。

过了几天,昌文君以年老体衰为由,上奏请辞。

各方势力立即盯上了御史大夫这个位置,秦王更是打算让顿弱继任,但谁也没有想到,老太后竟然出面了,直接点名由内史公子腾出任御史大夫。

宗室大臣出任三公,秦王政也可以接受,不过关东人认为中枢里的宗室力量过大了,要予以遏制,于是秦王政找驷车庶长公子豹谈了一次。公子豹很爽快,马上辞去卫尉一职。与此同时,三公联名举荐公子成出任内史。公子成是公子豹的儿子,秦王政投桃报李,也就答应了。

正当秦王政准备安排蒙武出任卫尉的时侯,三公再次联名举荐陇西军统率李瑶出任卫尉一职。

秦王政当然不会答应,但老太后又干涉了,在秦王政去看望她的时侯,老太后为陇西李鸣冤叫屈,认为咸阳这些年亏待了镇戍西疆的功臣。

陇西李瑶出任卫尉,咸阳一片愣然。谁能想到,如此一个重要的位置竟然落在了一位边陲大将身上。

老太后似乎意识到自己干政太多了,于是在她的授意下,楚系让出了少府、主爵中尉和中大夫令等重要位置。

武烈侯公子宝鼎和老秦人的奏章呼啸而至,咸阳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中,只有老秦人没有受益,这也太欺负人了吧?还有没有天理啊?

此刻秦王政和中枢大臣不得不寻求平衡,于是王绾、麃(biao)公、西知士在爵位级别不动的情况下,调换到了少府、主爵中尉和中大夫令的位置上,也算是进了一步。

人事调整接近尾声的时侯,咸阳政局也终于发生了变化,楚系外戚从主要位置上退了下去,宗室、老秦人和关东人分享了楚系外戚拿出来的权力,接下来,顺理成章,朝堂僵局被打破,武烈侯所奏的兵事和财富策略调整得以顺利通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