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7章我要救人(2/3)

宝鼎在许多场合气冲天地说三年内一定灭赵,原因就在如此。中土的历史轨迹正在改变,但中土的天灾不会改变,毕竟历史是人创造的,而天灾是神创造的,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宝鼎认定天灾不会随着人类的历史而改变,结果他赌对了,今年的代北大地震果然发生了,如此推测,明年和后年的大饥荒也会现。当然宝鼎不知天灾发生的时间,但他知会爆发天灾给赵国以致命一击就足够了。

宝鼎摇摇“你应该多少了解一些我的境。如果我现在答应你,咸很快就会以通敌卖国之罪置我于死地。”

“如果是先生个人意思,那就相当麻烦。”宝鼎说“你要知,通过秘密渠向代北运送粮和药,不但数量有限,耗费的时间也长,而且对我个人来说风险非常大。”

宝鼎皱眉不语,凝神沉思。

“武烈侯何时手?”南山迫不及待地问“救人如救火,耽搁不得。”

“武烈侯既然愿意仗义相助,那么现在能否给我一个肯定的答复?”南山致礼,言辞恳切地问

“如果不是呢?”南山急忙问

南山迟疑不答。

宝鼎也叹了气。他肯定要手相救。好不容易穿越一趟,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让中土百姓活下来,如果连这一不到,这一趟穿越就太失败了。

南山欣喜若狂,武烈侯这是答应了,这一趟跑对了“武烈侯,我一无所有,如果我这颗脑袋对你有帮助,我可以双手奉上。”

李牧死了,赵国的军队还在,赵国的将军们还在,赵国的普罗大众还在。当年长平大战、邯郸大战,赵国危如累卵,但最终赵人靠顽的意志和舍赴死的勇气持了下来。两年后的赵国形势远没有当年恶劣,最起码军队和平民要比当年多,但这次赵人没能持到最后?为什么?李牧死于自相残杀是原因之一,但赵人没有粮吃,连续的大饥荒耗尽了赵人的力,摧毁了他们的意志,即便李牧活着,邯郸也守不住。

宝鼎笑着摇摇手“我不会见死不救,但如何救,必须从长计议。齐国和燕国答应救援了吗?”

“如果不是先生个人的意思,那是谁的意思?邯郸?还是李牧?”

“齐燕楚三国都答应救援,但楚国刚刚在中原遭遇重创,心有余而力不足,支援有限。燕国今年在辽东一带与东胡战,消耗较大,好在代北是它的屏障,不救也得救,但以燕国的国力来说,能够拿来的钱粮相比代北救灾所需不过是杯车薪而已。齐国国力最为雄厚,但秦军雄踞中原,气势如虎,两国大战迟早都要爆发,这时候齐国首先要保证自己,所以能够拿来的钱粮也是有限。这些年赵国战事频繁,已经欠下了齐国大量债务,齐国担心赵国还不了,这次趁机提了以城池抵消债务的苛刻条件。赵国迫于无奈,只好答应割让五座城池。”

南山说到这里,仰长叹,心如重铅。他想起了自己与武烈侯的约定。当日在咸武烈侯曾答应,两年内不攻赵国,然而,今年赵国外有匈侵,内有代北地震,不但没有得到息的时间,反而损耗更大了。明年呢?假如明年再什么天灾**,赵国必定岌岌可危,那时候赵国拿什么抵御秦军?当日武烈侯说,赵国只有三年国运,如今看起来一语成谶,赵国真的支撑不下去了。

历史上赵国先是代北地震,接着连续两年大饥荒,至于为什么造成大饥荒,历史上没有记载,但这连续三年的大灾是造成赵国灭亡的直接原因。虽然历史上把赵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为李牧的死亡,但这其实经不起推敲。

“现在李牧正在全力救援代北,而邯郸反对之声激烈。”南山痛苦说“李牧严重缺乏粮和药,只要李牧能得到足够的粮和药,度过前的难关,把最困难的一段时间支撑过去,那么邯郸就再也没有理由放弃代北,见死不救了。”

“这有什么区别吗?”

“武烈侯到了南后,为发动中原大战,一直想方设法在各国购买粮。”南山期待之“这次武烈侯拿下了韩魏两国,缴获了两国的所有粮储备。楚国为了赎买军队,这几个月也一直向中原源源不断地运送粮布帛。据说赵国使者到了寿求援,有钱都买不到粮,就是因为楚国的粮储备都给武烈侯拿去了。现在中土哪里的粮最多?中原,就在武烈侯手上,只要武烈侯仗义相助,代北难民必能逃过大劫。”

“我已经给你答复了,我一定会手相助。”宝鼎皱眉说

们的亲人族人于死地,他们还愿意为赵国卖命?

“如

宝鼎若有所思地望着南山,问“到中原向我求助,是先生个人的意思,还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