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原局势,以配合宝鼎对韩国的逼迫。
秦军在中原战场上的全面进攻导致中原局势迅速恶化。
合纵军的集结、协调需要时间,但韩国已经难以支撑了。
韩王安和国相张平为了赢得时间,只好忍痛答应秦国的要求,割让颍水河以西所有城池,但不包括阳翟旧都。
宝鼎坚决不答应,找了个借口扣留了国相张平,并警告韩王安,如果不答应秦国的条件。
他就把张平押解去咸阳。
与此同时,蒙武在北线的进攻取得了进展,而西线章邯、魏起也发动了攻击,颖水以西很多城池在秦军的威胁下不得不献城投降。
合纵军迟迟不能救援,秦国又步步进逼,韩王安最终妥协,把颍水河以西包括阳翟在内的大小十四座城池全部割让给秦国。
宝鼎心花怒放,急书甘罗、章邯火速接收十四座城池。
这十四座城池全部纳入南阳郡,其中财富被搜括一空。
中原局势的变化让咸阳高度关注,但不待咸阳做出反应,武烈侯便展开了一系行动,其速度非常快。
当韩国使者抵达咸阳时,中原局势已翻天覆地了。
秦军两路夹击韩国,韩国被迫割城,而魏楚两国合纵军已经开始集结,中原大战一触即发。
这时候咸阳方才来书,质询武烈侯。
咸阳有心打开中原局面。
当然要纵容武烈侯攻韩之举,但又担心合纵军势不可挡,对是否果断拿下韩国犹豫不决。
宝鼎和章邯、魏起商量后,即刻回书咸阳,一边报奏攻韩战果,一边分析中原局势,恳求咸阳下定决心在中原决战。
宝鼎反复强调齐国这个变数。
当前时机的掌握非常重要,不能等待局势发展被动应对,而应该牢牢掌控局势发展,主动寻找战机,只要击败魏楚联军,则齐国再不可能参加合纵,秦国将以无可匹敌之势雄踞中原,从而为统一中土夯实牢固基础。
宝鼎恳求秦王,此刻春耕已结束,关中蓝田大营可集结十万大军,请秦王下令急调桓腑、司马锌南下宛城,随时进入中原作战。
就在武烈侯竭力说服咸阳进行中原决战之际,大梁和陈两地也是信使飞奔。
魏相庞宠与楚尹李园在合纵军的攻击线路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魏国长城一线也即大河一线正遭到王贲的攻击,蒙武的大军就在记水一线,距离魏长城不足百里。
魏国为此不得不把主力放在长城。
魏相庞宠考虑到大梁安危,理所当然希望合纵军直接进入韩国,陈兵于新郑一线。
楚国不愿意,认为合纵军进入韩国会与秦军主力相遇,正面决战没有胜算,有两败俱伤的可能。
楚尹李园因此建议,合纵军由上蔡方向直杀南阳,把秦军主力全部拖到南阳,则弗国之危自解。
魏国当然不同意。
魏军进入韩国作战不过一两天的路程,进入南阳作战却路途较远,一旦魏国有难来不及后撤。
再说打南阳名义上是救韩,实际是为楚谋利,为楚复仇。
魏国现在自顾不暇,哪里还有闲心帮楚国复仇?两国合纵救韩,却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导致合纵军一时难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