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00章历史把我大秦帝国风云录(3/4)

势的发展必定是兄弟相残,这是她的布局,就像当年秦王政和长安君兄弟相残一样,目的都是一个,确保外戚贵族的利益,或者也可以说,是确保整个大秦贵族的利益,因为在楚系这个利益集团里,不仅仅只有外戚贵族,还有宗室贵族、军功贵族和士卿贵族。

楚系本来就非常庞大,但它和自己联手后,其势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它能够扶植自己,同样也可以消灭自己,不过消灭自己不符合楚系的利益需要,从长远利益考虑,从王国的利益考虑,楚系重建与老秦人的信任非常重要,这种信任可以帮助大秦统一中土,从而给贵族们带来惊人的权力和财富。所以,只要自己答应了老太后,只要自己信守诺言,与楚系联手逼迫秦王政立楚国公主后,立公子扶苏为储,那么在兄弟相残的时侯,楚系将坚定地站在自己一边。将来秦王政不在了,楚国公主为太后,扶苏为大王,自己和老秦人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老太后说得很清楚了。大秦统一,肯定要分封,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君王和贵族们会相互妥协,共享权力和财富,自己和老秦人绝不会吃亏。

权衡一下,篡国的风险有多大?首先楚系就不会答应,自己某国了,楚系还有生存的空间?楚系势必在自己与秦王政斗得两败俱伤的时侯,帮秦王政砍了自己。老太后一再说,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其实就是指中土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再分配。中土统一需要老秦人的武力,而自己代表着老秦人,所以对于楚系来说,利益最大化的办法是结盟自己。打倒秦王政,控制未来王国的权力和财富的分配权。将来中土统一了,分封诸侯了,自己也可以做个诸侯王。既然将来自己能做个诸侯王。那今日还有必要篡国吗?

老太后的话很实在,算是掏心窝子的话了。合则两利,分则两败。自己根本没有选择。

那么,如果自己没有来到这个时代,历史的真相又如何?昌平君熊启被赶出咸阳后,楚系是不是就此衰败?不会,楚系即使遭受了挫折,但根基深厚,它的生存策略会不断调整,它的生命力非常旺盛。

历史上的魄状做了将近二十年的承相,他的背后肯定是楚系力量,否则他也不会被历史彻底湮没。在大秦的历史上,凡楚系人物和他们所做的事情不是被刻意淡化就是被彻底抹除,从这一点可以推测魄状应该是楚系在帝国时代的中坚人物。

帝国诞生之初,王绾曾力主实施分封和郡县并行制。当时魄状是右承相,王绾是左承相,做为左承相的老秦人王绾既然提议分封,那么第一承相魄状是什么意见?历史记载李斯极力反对分封,李斯当时是廷尉卿,是法家大臣的代表,是新兴官僚阶层的代表。那么由此可以推测,当时朝堂上的争论应该非常激烈,旧贵族和新兴官僚阶层肯定有一番“厮杀”再由此推测,魄状应该和王绾一样,都是坚持分封,由此可以看到,楚系和老秦人那时已经属于同一阵营,都是旧贵族阵营。

始皇率典士。不古后不古储,可见始皇帝和新兴官僚阶层在皇口跳上处于劣势,他们的对手不仅仅是一个楚系,而是整个旧贵族阶层,所以他即使以强硬的态度立一位皇后和储君。但皇后和储君的身体里却流淌着旧贵族的血统,只要他死了,新皇继位,旧贵族随即可以卷土重来,一举摧毁始皇帝的基业和理想。这或许才是始皇帝不立储不立后的真正原因。

始皇帝的对手不是一个派系,而是整个旧贵族集团,双方激烈的矛盾在始皇帝死后终于来了一次总爆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