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就是,老秦人也不支持公子宝鼎统率军队,掌控军权,最起码现在不支持。很明显,公子宝鼎是个疯狂的人,一旦他控制了军队,那极有可能造反,或者是上当中计被迫造反,总之公子宝鼎掌握军队必将置整个派系于极度危险的境地,所以还是赤手空拳的好。这两年宝鼎都是赤天下,还不是一样创造奇迹,不过这次宝鼎的对手是关东六国,对手的实力太强大,赤手空拳的宝鼎似乎有些势单力薄了。
“我以武烈侯的身份恳求你们,在我没有杀死李园之前,你们不要出兵攻打赵国。”宝鼎说道“给我两年时间,两年内,我一定杀死李园,彻底断绝关东诸国合纵之路,然后你们可以尽起大军,直杀河北,拿下统一中土的第一功。”
这场谈话持续到深夜,公子宝鼎和一帮老将军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感觉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
在过去的两年冉,公子宝鼎和老秦人实现了他们的初期目标。当初在晋阳的时候,公子宝鼎和王剪议定的目标就是两个,一个是公子宝鼎封君,一个是白氏和司马氏解禁,为此他们做出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这个策略目前实现了,但接踵而至的后果是,公子宝鼎被赶出了咸阳,这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秦王政把公子宝鼎赶出咸阳,未必就是想置他于死地,但楚系和关东人肯定要置他于死地。现在的形势和当年长安君崛起时候的形势非常相似,但当年长安君的背后有夏太后,还有个靠山,所以后来长安君还能统率军队,楚系和关东人为了扳倒长安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如今公子宝鼎不但在朝内没有靠山,还与楚系和关东人结下了仇怨,由此可以推测到宝鼎到了封邑之后的艰难处境。
对南阳形成包围的有京畿内史和三川、汉中、南郡。三川郡的郡守是关东人,汉中郡的郡守是巴蜀人,南郡的郡守是楚系外戚,这三个郡只要任何一个在背后下黑手。南阳郡都会出事,而出事的后果就是宝鼎这个武烈侯肯定要承担责任,如果后果严重,宝鼎就完了。
这是内忧,外患就是韩魏楚可能攻打南阳。公子宝鼎就国南阳,说白了就是外放,贬黜,这个消息传到关东,关东诸国马上就会意识到咸阳想杀了公子宝鼎,公子宝鼎死了,老秦人受到打击,咸阳局势就会混乱,这对关东诸国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所以谁也不敢保证韩魏楚不乘机攻打南阳。一旦韩魏楚攻打南阳,周边内史和三郡救援迟缓,那南阳可能失陷。南阳失陷,宝鼎就彻底玩完,就算援军杀到夺回了南阳也救不了他。
猛侯魏冉就是个例子。他的封地是陶邑,地处中原,原为宋地重镇,商贸发达。齐灭宋,陶邑归齐。六国合纵破齐,为秦所得,昭襄王赐给了魏冉。魏冉被赶出咸阳回到封地后,陶邑屡遭魏国攻击。最后魏冉死了,陶邑也没了。看上去这事很正常,昭襄王赐给魏冉富裕的郡邑。愕一荣宠了。但仔细想。陶邑是什么地方?中原腹地。姆战肥。昭襄王把那个地方赐给魏冉,其实就是一个陷阱,魏冉只要被赶回封地,必死无疑。
这倒不是阴谋论,这是事实。陶邑就是现在的山东定陶,在黄河南部。它的东面是齐国,南面是楚国,西面是魏国,北面是赵国。当时秦国已经拿下了魏国的河西郡,也就是秦国的河内郡。从河内郡的朝歌到白马津渡河,再南下到陶邑,有三四百里路,所以陶邑及其附近地区就是秦国孤悬在中原的一个触角,危如累卵的一个地方。昭襄王把这个地方赐给魏冉,居心何在?陶邑丢了,等于秦国的土地丢了,魏冉必死,而赵魏楚齐等国都想攻占陶邑,就看时机了,结果魏国等到了最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