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卷权倾天xia第六百零二章工匠(2/2)

不论如何,以现在的情形,把城池修城这样,已经是很难得了。

到了天顺年间,一个知县所能领到的俸禄,和银、宝钞来算,购买力来算,约摸就是等于后世的月薪一千三百元左右。收还不如民工,自然不能再克扣他的。至于边军和军,工匠,能扣则扣,能拖则拖,几年不发饷的军人,在明朝是比比皆是,正常的很。

现在这会儿当然还没有到那积重难返的地步,边镇用度还不算多,没到拖跨财政的地步,所以地方上还有河工,也会修理路,遇到灾害也赈济免赋,至于京师的外城工程,有钱就修,没钱就停工,反正也不急。

他没有固定向谁说,不过自然是几个心腹上来答话。

“几位大爷,”那汉吓的面苍白,抖着嘴:“小人向来恭敬,有什么敬献都是一个,从来不给大爷们添麻烦。”

陈怀忠摇一摇,笑:“皇上现在连修奉天殿的钱粮也没有,哪有力搞这个大工?现在这样,已经算是不容易了。”

适才动静,已经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放看去,堆放着石料砖块的工地上到都是跪在地下的影,几个穿着青衣盘领的工小吏,急的上窜下,好不容易,才在人堆里揪一个三十来岁的瘦弱汉

结果就是军费越来越,后来只能加派田赋,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嘴里却只:“回太保,匠人儿赵光带到。”

当时吏员地位卑下,但实权却比以前上升的多。别看从尚书到主事,各级官员都是饱读诗书,但论起对公文律令的熟知,却是这些可以世袭的小吏的天下。明朝吏员,分为典吏、攒吏、令吏几等,现在这几个全是令吏,份很,有一个已经通过了三年一次的三次考,很快就能正式任为官,这些小吏,对着尚书也敢侃侃而谈,因为各全是他们自己人,都是世家世,彼此声气相连,六没了尚书可以,没有他们,就一定玩不转。

但此时钢刀在前,也是失了以往的从容模样,气吁吁的,把那个匠人儿从地上拎起来,一路拖到张佳木面前,然后再一并跪下。

年锡之:“不如上奏皇上,多拨工料,早日完工也好。”

匠人是没有官职的,属于工的官员直接理,当然,官员们除了诗作赋,别的事基本上不理,所以一般是里的吏员来理工匠。张佳木要见工匠,也是一件极希奇的事。

张佳木看了小半个时辰之后,才笑:“城池修的不坏,只是,匠人少而军人多,又都极苦,我看,工拨的料也克扣的不少,所以用人虽多,但工期一展再展…工的人,实在是全都该死。”

“知,知

实在没可奈何时,就会克扣亲藩的年俸,当然,百官的俸禄也是要一扣再扣,品级越,扣的越狠,那些公爵侯爵,拿到的工资也是有限的很了。

“拨工料的事,再说吧”

话锋一转,张佳木令:“这里的工匠儿是谁,叫过来。”

不然的话,大朝吗是在奉天门而不是大殿,御门听政,也是没有办法的权宜之计啊。

至于工如果没钱,就把河工也能停了,或是大灾也不赈济。明末时,正好赶上天灾常发,而中央政府的收有常,当时又面临四面起火的战事,军费就把财政收给吃光了。于是天灾频发,但政府把有限的收用来打仗,于是百姓只能造反,然后政府把更多的钱投来当军费,而不去赈灾。

和火枪孔

倒是县官这一级的,或是更低一的,多半能拿到实数,因为他们的工资原本也低到不能再低了。

明朝的财政制度就是只能以混来形容,好在,有一条的还不错,国家用度有常,地方用度有常,不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是量,有多少财力,就多少事。当然,有些事没有财力也得,比如修陵,边镇的防御等等。

张佳木也知内情,财政不宽裕的窘况,皇帝也没有办法。徐有贞当年修了几年黄河,是关系几个省百万生民的大事,工几个商量了很久,才腾挪二十万两银来。现在这个时候,皇帝也是善财难舍,除了他自己的帝陵,别的事是没有办法保证的。奉天大殿是在永乐年间被击毁,到现在几十年了,皇家也没钱和雄心来修,似乎也是在几十年后,才下决心把这个大殿给修好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