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四十六章劝锦衣为王(2/2)

“但是”张佳木在心里对自己:“此非破立之法,不过,姓杨的是聪明人,这一来说,倒是没错。”

所以程万里听了这位庶吉士的劝说,自觉自己科运虽然不大好,官运却还是大有可为,并没有到灰心丧气的时候,于是振作起神来,与各人推杯换盏,好好饮了几杯。

他的留心治世之,以经济致用为学的态度在场的同年都知,所以不仅是程万里激至,就是一边的人,也是细细揣着杨继宗的治政之,细思之下,都是觉得极有理。

明朝考官员一般是六年一次,京师京察,地方考,此等事都是非常严格严肃的大事。不过,时间久了,文官们以士乡谊同年等攀成了一张大网,士任职知县,也要看同年的力量如何,有没有得力的大佬当后台,或是是否年轻练,能力超群,一般来说,象程万里这样年纪,如果到任肯实心任事,加上一群同年好友替他捧,转同知,升知府,再员,最后到布政司,或是调中枢,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一科之中,若是有人发达,对同年必定会施以援手,每科个名人,同年们都是脸上生辉,不过杨继宗现在不是要说这个,他只是很简捷的:“地方的事,不外刑名小钱谷最为要,刑名,一个案是两家人,或是两个家族,至为要的事,不可不慎。到了地方,先除积案,查以明,断以情,惟以本心人情来断案,则无有不准。你把刑名案断好了,地方上名声就好了,接着,就是却积弊,除陋规,把这个好了,加上刑名打的底,你在地方上就有威望了,再多和宗族长老,本地士伸往,劝喻大义,到这时候,就能经手钱谷的事了。嗯,你可以申求减免一些收不上的为先声,接下来和百姓约以赋的时期,不要动辄就打,动之以情,晓以大义,如果把钱谷好了,你就威望大增,到时候就能一些,办书院,给士优遇,这样一来,你的名声非得扶摇直上,直达九重天的不可。”

程万里得杨继宗这般拨,实在是等于捡了一三品文官的帽在手里,好生去,肯定不会以七品下僚终归老了。

“年兄”杨继宗与程万里是旧识,而且也是府试同年,现在更是士同年,科场之中,这关系是最为牢靠,本无可斩断。

特别是,今科同年好友多半得意,自己的沮丧虽然来自于此,但转念一想,如果一群好友全不得意,大家海天四散,各自郁郁,到时候就想有所援手亦不可得,那样的话,可就是真的不大妙了。

怕就怕的是三年一转,从一县到另一县,十几年下来,还是七品正堂,到时候年过中年,上司是科场后辈,自己却得俯首弯腰的伺候,当官到这地步,也就灰心的很了。

“大爷”当着外人,曹翼以家人的称呼小声的向着张佳木:“这个姓杨的,似乎是个有良心的好官儿“嗯”张佳木,亦是轻声:“不错。他的法要是聪明人照样去,几年之内,能吏廉吏之名必定就是有了,不坏的好法。”

人,大明的传统自然是异地为官,吏好象和他开玩笑,这位新科士的县份是海南临,”天知那是什么鬼地方?里,但一县正堂也是正印亲民官,仍可行大有为之事,到时候,吾辈在京静侯好音,佳名一成,则事必有望了。”这位是崔浩的同僚,也是新科士,同样选庶吉士,也是风得意。如果是少年士这么劝程万里,可能会激起对方的反,而这位中年士娓娓来,说的极为恳切,所以也就格外有一人的力量,程万里原本一脸沮丧,到这会儿,终于在脸上来。

这一番话,都是杨继宗自己这么多年来心访求的治吏能吏之,当然,也是廉吏之。用他的办法,其实不大倚靠刑房书办等蠢吏,而是自己凡事亲力亲为,不然的话,也就谈不到裁撤那些陋规和杜绝贿略了。

确实,杨继宗的话虽然不多,但句句在上,而且以刑名手,钱谷在后,在地方有威望之后,劝捐办学就有了资本,而大明现在以文治天下,文教再搞好了,则名声大起亦是势成必然之事了。

。。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