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两百八十四章改革(3/3)

墨?这么下来,朝廷风气就坏了。但现在这么施行后,如果欧阳敢贪墨,必然被吴敏翻账,吴敏向朝臣们展示欧阳贪墨,这样一来,欧阳只能下台。朝臣只中不再是一团和气,大家都盯着对方的龌龊,这就是帝王权衡之术,才是真正的英明。”

九公公考虑还一会问:“这样一来,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不会兵权在朕之手。”赵玉道:“再者,他们对方都盯着对方,别说忤逆之举,就算是街上推倒一老者,也会被攻击其不敬老。”赵玉和欧阳商量,拒绝了欧阳提议的两派说法,而是把其割成四派。并且还秘密会见了白时中、王敏两人。表达了朝政改革的意图。当然,也少不了监督机构,清议大夫就是监督工具,因为第一清议大夫是无法收买的,第二,清议大夫没有利益之争。第三,清议大夫不参加任何派别。

历代名帝都比历代名臣能干吗?显然是否定的,无论是哪个因素,皇帝的才学和见识都很难超越本朝所有的臣子。只不过,臣子们露头不露头罢了。赵玉就深知这点,知道自己的执政能力虽然比宋徽宗来得强,但是比起李纲实干、欧阳进取等等,确实有所不如。而且自己因为顾忌名声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反而没有下面人敢做。

太上皇事件中,如果不是她执政,欧阳、吴敏谁执政都不会停战。白时中倒是会停战和谈,但也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军费的浪费必然要被欧阳他们弹劾反对。而宋徽宗一事中,赵玉身份反倒是最难处理的,她不停战不行,她停战理由充分,别人不敢说她浪费军费,导致她不想停也只能停的无奈。

这是赵玉和欧阳对模式一个探索。欧阳虽然知道各种制度的先进,但是也觉未必就能适应中国的国情。赵玉会同意削弱一定皇家权利,和其没有子嗣有很大关系。虽然失去了一定的权利,但是皇帝就不再成为矛盾的焦点。皇帝是否是暴君,和是否被推翻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么一来,很有力杜绝农民起义对皇帝的针对性,让皇帝置身事外。但同时皇帝又把持了兵权、特赦权、官员任免权等足够影响朝廷决策的权利。虽然不直接参与管理政务,但却掌控着一切。

赵玉回复公文,表示同意给予欧阳东京三万禁军的调动权,同时也顺应众议,给予欧阳监国之权。另外也写了几封信给反对党,鼓励他们抓欧阳的小辫子。



朱达虽然不是什么名将,但不可否认还是比较优秀的将领,经历过很多的战斗。慕容默战斗经验很丰富,由于其原本是西北军道的人,所以对游牧民族在高山作战特点比较了解。

欧阳在朝议上得到多数的信任票,支持对羌族开战后,就给予枢密院出兵权利,点朱达和慕容默为将,枢密院将负责这三万人的战略目的达成。至于怎么指挥军队,怎么打仗,欧阳倒是想干涉,但却被吴敏制止。吴敏认为打仗欧阳是外行,而且身处千里之外,指手画脚有纸上谈兵之嫌。欧阳接受了这个批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