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两百四十八章千宋易(3/3)

。比如梁红玉就有两千户的采食。也就是有两千户人是由梁红玉管理,所得的剩余价值也是梁红玉所得。



欧阳职责就是带领这些商人从陆路走,由东京到杭州。刘锜本人不再参加,但本部三百兵马跟随保护。当然一方面也是监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很多人的认识。虽然未必人家是来干坏事的,但不能不防。

欧阳也作弊了,一路公文发下去,不许任何官府铺张接待,勤政表现比食物表现要来得好。第一站是上谷,上谷没有造假,因为他的知县根本不在。去乡下把田聚集入股。上谷知县做的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做法。

地主们同意,而后丈量了土地后,按照土地面积和土质成立农业股份公司。地主将不再管理,而是委任有经验的人统一管理。看似成本提高,但由于牛耕马种的使用率提升,效率提升,雇佣的农民反之就少了。灌溉方便,不浪费水源。专业的农民比地主更加胜任田间管理,包天到包工,农民积极性上升。可以翻耕两季。虽然这方法不错,但是也有些局限。梯田一类的就很难规划。这是阳平商业协会以农为本的研究成果,这一措施普遍受到地主阶级的好评。等于间接的减少成本。

和阳平临近,上谷的发展也是可见的。抽取乡兵担任衙役已经是大家私下的共识。接待的是仿造阳平甘信的县丞。说话得体,办事精明,还临时学了两句外语。接待下来恭敬不失威严,欧阳相当看好这个县丞。东京繁荣已经让老外们惊叹,上谷更是让大家眼前一亮。到了阳平欧阳着实增强了一把民族自尊心。一个县比起东京丝毫不让。并且整齐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比东京更为耀眼。

阳平商品齐全,在欧阳的授意之下,所有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百分之两百。如果要订货,欧阳非常欢迎。两方的交易是比较系统的金本位。宋买入外商商品是用黄金比价,而外商也是用黄金来购买宋商品。

阳平涨了,杭州等地价格自然就涨。官府将抽取他们涨价幅度四成作为税收收入。杭州交易市场扩建还未完工,只能是宋商腾出一些地方给外商。外商到时候,他们的水手已经按照要求把商品样品上架。外商一到,正式开始讨价还价交易。别以为外国人憨厚,欧阳明显发现老外也乱提价格。不过欧阳也理解,毕竟能航行一年多来的人物都是冒险家。而且欧阳不担心黄金流失。

因为他们带黄金回地中海,黄金还是黄金,不会因为经过远航就提升价值。必须把所有黄金换成商品,才能因为远航提高价值。宋商卖出货物中,茶叶、陶瓷和丝绸是三大畅销品。水墨画也比较热门。种子类商品各国商人都有采购。

按照统筹管理,杭州舰队有十艘战船将护送商船在两个月后前往地中海,宋朝正式开通海上丝绸航线。当然,第二批来的商人,不用说见赵玉欧阳了,就是当地知州未必能见得到。就象那个登月亮的,甲就比乙早一步,甲家喻户晓,但乙是谁?九成*人都不知道。

欧阳、东南商业协会、还有当地知州,摸索了一套交易流程,也成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借鉴。发展到现在,阳平商业协会拥有陆路丝绸之路的主导权,而东南商业协会拥有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两家商业协会都比较小心翼翼的处理互相之间合作竞争的问题。

美中不足的是,梁红玉没有回杭州,而是去了登州休整,在船只修理,人员休息后,将加入对辽作战。虽然到时候战略意义已经不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