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十三章南洋二(2/3)

李俊瞠目:“那此事与分封有何关系?与其分封,不若设严刑酷法,或是多派官员监督,不是更好?”

“就是这个理。想前明官员,都是科举。宋真宗有劝学诗曰: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说读书官后,就能发达。所以,自唐宋以降,直至明朝,官员鲜有不贪污者。众人只为升官发财,就是办事也是为了博取政绩,至于后任如何行事,不关我事。如此下来,地方利无人过问,命案由宗族自断,遇着灾荒便要饿死人,正是因为政府官员多半不肯力,甚至会上下其手,中饱私的原故。”

李岩嗤:“若是有效,明太祖剥之刑又如何?天下贪墨如故!况且监查官也是人,也是自平民而为官。虽然陛下一心以制度来肃贪,然而没有几十年功夫,这制度也立不起来。再好的制度,也需有人才成。咱们这些人,就是如此目地。你试想,让你县令,你自然是想的升官发财,可若是那个县就是你的,山川树木、河土地,一切均是你的,可以传诸孙,国家在,则你的封国在。那么,你是否一则好生打理封地,以图自尊荣富贵,二来效命国事,期盼国家长泰久安?况且贵族于官员很难勾结,两者互相不喜,用来遏止对方,最好不过。汉朝之时,国家候爵亦有封地,遇事为国效命,平时之国,在朝的官员要么是贵戚,要么也需是家中恒产者方能为之。而贫苦之士,只能以举孝廉的方法官。这样,为官的多半不是为财,而是为家族荣誉,而举荐上来的,也是乡里有名的贤良方正,或是孝悌之人。后世以科举选官,虽然选中的都是有才华之人,也令许多贫苦之人有了之阶,不过说将起来,这吏治上就难为许多。官的想,也变了许多。千载之下追昔

见李俊仍不明白,因向他问:“你想一下,一个常人,辛苦多年才能为官,他最急迫的,是想自富贵,还是要致民富贵?”

李俊认真想了一回,方答:“或许有圣人,如海瑞一般。不过,多半还是自求富贵的人多。”

人,破产的农民,冒险的野心家毅然海,往海外蛮荒之地寻求成功的机会。然而海船易造,手难得。原本沿海的海人地位早就涨船,熟谙海事的手早已不敷使用,有经验的船长更是难得。此次李家大举迁往海外,历经千辛万苦方才觅得一众手,并两个海数次的老手船长一同海。是以这大船上最好的舱室到不是尊荣的伯爵大人居住,而是让给了需要良好休息与悬挂海图空间的船长居住。

“不妨事。”

李岩见李俊仍是一脸不解,又有些惶怕,只得叹一气,站起来,向他笑:“陛下分封,其实是要在海外分官员的权。以贵族对抗官员,以官员监视贵族,两边平衡,什么事也没有。况且日后都是火争战,我那么土地,再大上几倍,没有钱,没有工厂矿山,我能养活多少军队,又能掀起多大风狼?陛下才不会害怕封地贵族,到是害怕官员胡来的多。吕宋诸岛孤悬海外,若是官员贪墨不法,激起民变,那才是要命的事。”

因空间仄,李俊并无坐,只站在李岩旁,见他坐定喝茶,一派气定神闲模样,便急:“大哥,据我所知,开国帝王对功臣良将没有不起猜忌的。陛下现下要开疆辟土,所以大封功臣,等过上十年八年,天下稳定,他手底下又有几十万将,足以守御疆土,到了那时候,原本的功臣们就成了中钉。陛下还需防着他后宿将功臣们,大哥你坐拥如此沃广阔的土地,还可以自建军队,判定法例,收取赋税,将来若是陛下动手,那可当真是大事不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