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九章相峙五(2/3)

吴三桂等人看着唾沫横飞的刘宗周,见他说个不停,神激动,看似又要痛哭涕,心中郁闷之极,各人均想:“怎么没事惹上这个老东西,当真是烦也要把人烦死了。”

蓟镇总兵王永吉与辽东巡抚黎玉田算起来都是这两人的上官,只是这两人一路由山海关和蓟镇奔逃至此,手里除了几百亲兵外再无军队可以掌握。此时朝廷已经被人灭亡,再也没有国法纲纪和饷银来约束军队,唐通等人越发坐大,本不将这两人看在里。此时气氛尴尬,这两人听得一众朝官指手划脚,却也不免烦恼,那王永吉因寻得刘宗周一个话,向他笑:“启东兄,咱们都是朝廷大员,岂敢不是复国为念?只是现下吾皇大行,天下无主,正是纷时间,咱们先保有军队,至天津保有一方,与袁督师等人犄角相存,未尝不是好事。若是一意往山西一路而去,满虏随时可能南下,陕西河南等的汉军亦可能随时北上,太过危险。学生亦是以为吴唐二总兵之议有理,还是先去天津的好。”

员,惫夜南逃。待他们奔到通州,吴三桂等人正在城南逃,遇着这文臣,自然亦相随一同南下。只是逃几日之后,刘宗周因知清兵并没有城来追,近期亦并没有占领全畿辅地界的打算。他左右思量,逃到天津一带固然是暂时远离八旗,不过只要人家攻将过来,也就是一月间的事,若是先往大名一带驻兵,尔后靠近山西地界,与袁崇焕等人取得联系,然后拥立太复位,正了大义名份之后,成立新的中央政府,便可以对这些军阀总兵有所约束,到时候攻州掠府,最少亦可形成割据之势。

他虽然不敢将太之事说,却在言语间鼓励宣扬,将尚存的各亲藩都报将来,言下之意,便是寻不到太所踪,亦可别立新皇,再来中兴大明。

左中允李明睿与翰林院修撰陈名夏一齐:“天津地狭近海,很有可能被汉军由海上突袭,再有临近山东,陆路亦是危险。列位总兵只顾着远离满鞑八旗,却不提防南来之敌么?”

他与唐通对视一,两人都是嘴角微微一抿,知对方的心思。当此世之时,只要手中握有军队,任凭别人灿莲,又能拿他们如何?

此刻就在这天津卫城二十里外的荒野之中,数十人就在雪地上的军帐之内议事,两边已然僵持已久,此次不过是例行的吵嘴。各武将自恃壮,又很讨厌各文官如同乌鸦一般多嘴多事,是以这军帐内没有任何取的事,连堆篝火都没有升起。众武将或坐或立,或东顾西看,或是凝神细思,看似听着刘宗周等人痛陈厉害,实则神游天外,不知何去也。

刘宗周又以沉痛语调的说:“列位将军都曾后先皇大恩,现下虽然吾皇大行,然则太和永定二王不知所踪,便是不幸罹难,山西还有秦晋等亲藩在,国家尚未到亡国分际,何必一意奔逃,甚或有投敌之念?如此,怎对的起大明三百年养士之恩厚德?”

这个算盘算然不会是除了愚忠和学之外,对经世致用学问一无所长的刘宗周所能想到。刘宗周一生以经学大师自诩,生平立志要德完人,接受顺天府尹诏命时,不顾君主皇命,需使者再三促,一等经年,他才肯来上任。其事矫情至此,脑袋僵化,哪有什么经世致用的主意?这些想法和算盘,都是随他一同逃的门生弟中有见地之人提,他因觉有理,便在与武将协商讨论,谁料吴三桂等人一意南逃,本害怕与清兵接,又都觉得明朝大势已去,对与袁崇焕等人会师全无兴趣,众文臣又很是持,两派人边行边吵,已是渐渐起了意气,很难心平气和说话。刘宗周因为如此,并不敢将太在军中的事情说,害怕这些人以太献给清军或汉军,用来邀不世之功,那当真是他一世清名中的污,那可真是百死莫赎。

只是他这番话近似痴人说梦,虽然他的门生弟也是支持往山西方向,其实只不过看不清下局势,与那些一意往南投奔汉朝的大臣们不同,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