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二章江南七(2/3)

士英第一个来,其余一些被剥职闲住,或是原本位卑职微的小官儿们也纷纷当场易袍换服,佩剑鱼符,将汉官的全官服穿将起来。这些人一动,那些还顾忌面,或是心有不甘的大儒显官,一个个虽是无奈,却也只好将官服印信收起,虽是不换,却也算是接受了官职。张伟心中满意之极,这场合原本便是危险的很,一夫倡命,万人响应。若真是有人不顾死活,来反对,然后一碰起,以示抗议。那么其余的那些清正大臣,则必然会抗命不受。

张伟吃了一惊,心:“让你主事,你不半年准得被咔嚓掉!”

向他微微一笑,那士英又打了一个寒战,不知张伟又是何意。却听得张伟言:“你原本已是到巡抚,主事太过委屈。理藩还缺一侍郎,你便到理藩院侍郎去。”

他这番话说的更加大胆直接,袁云峰到也罢了,其余旧明大臣皆是脸上变。转回看张伟脸,却见他微微,显是对吴遂仲的这番话极是赞同。

“大将军有命,凡内阁大臣皆视同宰相,许臣下以宰相之名相称,亦应以国家重臣,助君上协理,都百官,不可以画诺碌,凡事秉承上意的伴大学士自诩。国家设相,其意在于匡扶君主,协理天下,而不是天。”

“诸位宰相请坐!”

何官职委你?”

待那些各级小臣散去,便由内阁总理大臣吴遂仲召集,至城内左掖门召开内阁会议。由吴遂仲任总理大臣,何斌任尚书协理大臣、郑瑄任礼尚书、袁云峰为工尚书、张慎言为刑尚书、黄尊素为兵尚书。此六尚书皆领内阁协理大臣衔,其余理藩、税务、靖安各皆是新,为了怕这些原明大臣有所抵,是以新尚书并不挂衔协理,加内阁。

此番张伟设定官制,原本是要大改,又或是依足台湾规矩而行。却被陈永华劝住。此时人心未定,大改官制极易引人反。是以除了添加几个院,又将负责督察官吏的都察院地位拨,使之不受任合人的节制,与内阁并列,已经是现阶段最轰动的改革。这些儒生原本兴的很,以为都察院仍是言官组织,或是地方巡挂名御史,行巡查之实。却又发现张伟脆取消都察院的建言职权,改为专门督察官员行止,是否贪墨,是否渎职;至于原本的劝谏之权,却归于各科的给事中。其实在明朝之前,一向是监察与建言分开,明太明使台谏合一,表面是增大了言官的职权,却使是监察百官的职权于虚设,言官们风闻奏事,地方上由挂名的巡巡行,又因职权合一,无人督察。再有受制内阁,都察院形同虚设,言官们只是朝中大员攻讦政敌的工罢了。

在他肩上略拍一拍,笑:“好生去,将来能到内阁大臣,也未可知。”

见那士英大喜过望,骨都轻了三两。张伟微微一笑,心知以这之人大臣,将来那些洋鬼和倭人都有得痛,到也是人尽其材。

吴遂仲却不理会各人神,又:“内阁会议每月举行三次。会商军国大事,内阁会议决断来,虽大将军不能更改。若是大将军不同意内阁会议结果,可退回令内阁

“回大将军,委臣下以主事一职。”

因见各人诧异,吴遂仲先在左掖门城上的阁中坐下,他为首辅,自然是坐于正中,便是张伟虽然与会,亦只是坐于吴遂仲对面,并不能与他并肩而坐。以明制而言,各大学士虽然有丞相之权,却不可有丞相之名。明太祖有命,后世孙不得复设丞相,凡有敢言设相者,族诛。是以明朝内阁发展到巅峰之际,内阁首辅手百官任免之权,有票拟封驳权。尊重大学士的皇帝称先生而不呼其名,其地位尊崇显要,却也是不能称相。此时吴遂仲公然称其余内阁大臣为相,却也难怪他们诧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