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5章三省联合2推荐(2/2)

为了显示“民主”这次三省联席会议一般议程,陈华都邀请媒记者场采访,对于一般决议,特别是有关经济、教育与民生的决议,都及时在媒上公布。

因为,有先行者在四川已经发了!西元1911年,四川军政府刚成立不久,就有一批投资,其中以老外为主,但也不乏国内跟风的商人,因为他们看到洋人都去了四川,自己为什么又不去呢?

“新军阀势崛起,西南将何去何从?”——这是北京版的《民国日报》的报,显然,袁世凯集团已经将陈华定义为“新军阀”了。不过,陈华并不反这个称谓。

PS:唯有谢,只有谢。不多说,今日第二更到。请继续支持千殇!严格地说,千殇还不是“起作家”但千殇要努力成为起作家嘀…

“三省通规划,但愿不是纸上谈兵。”——这是诞生于广州的《民国时报》的气,显然,带有一丝酸溜溜的味

显然,这次陈华主持的“三省联席会议”意在成立三省联合政府,这么大的事件,怎么可能没有商机呢。

一个政策的好坏,并不是媒说了算,在很多时候,也并不是民众说了算,因为普通民众中跟风者甚多,很少有自己的主见或远见。

陈华的最终目的,是将“西南银行”打造成前世的华夏中央银行,只负责发行货币和制定货币政策,并不直接经营,但现在还不备相应的条件。

所以“三省联席会议”只是一个协调组织、联络组织,但如果决议,三省均要统一执行,又与一般协调组织有所不同。云、贵、川三省与“三省联合会议”的关系,大致可以看成是一个总公司下面的三个公司,三个公司独立算,自负盈亏,但得承担总公司分担下来的相应义务。

近两年过去了,这些商人为当初的决定庆幸,因为他们都赚了钱了。当然,也有想来投机的,不善经营的亏本了。

这样,除了能让三省民众及时了解“西南新政”的相关内容外,也让北方的袁氏政权和广州的孙氏政权看看,看看陈华是怎么“治世”的,看看谁在真正关心民众,改善民生。

“三省联合会议”同时作了关于刘显世、顾品珍等人的决议,而最终这个决议是以“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名义发的,那就是刘显世、顾品珍等武装力量,必须限期三个月内接受华夏民族独立军的改编、整训,否则两人及其所属力量将会被视为西南之敌人,给予净、完全、彻底消灭之!

“西南有望成为全国教育领羊。”——这是上海《申报》报会议教育方面决议的新闻标题。

谁说了算?资本。资本对时局最为,对商机也最为。这次“三省联合会议”即将召开的消息一传播,不说西南三省的大商人,就是上海、广州、北京的商人也提前来到成都,甚至还有满清贵族提着真金白银而来。虽然会议的正式代表只有45人,包括随从人员也不过几百人,但会议召开期间,成都的各大旅店却人满为患,他们要么前往四川省建设厅商务局,要么前往三省联席会议秘书,有关系的则直接找到各省省长这样的官,甚至有直接找到陈华这儿的。

“陈华虽有心有力,但受内陆局限!”——这是成都本地《华西早报》的报,很客观很刻。

事实上,成都自1911年之后,已经成了华夏的新闻中心之一,除了四川军政委员会主办的《华夏日报》外,成都还有很多官方、半官方及民间的报纸,上海、天津、北京、广州包括香港、国等国的报纸都在成都设有记者站。

“三省联席会议”决议第九项,是关于三省自的定位,曾经有人主张直接成立“联合政府”以对抗北洋,但最终陈华没有采纳这个建议,陈华永远明白悄悄地发财,打枪的不要的理,即便要打枪,都是被迫的。如果选择公开“对抗”陈华与历史同期那些军阀又有什么区别?陈华即便要当军阀,也是新军阀。

他们的投本占不了这么多份。

而真正站在三省背后的,则是陈华担任主席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三省在外、防务、政治主张、制原则等大的方面,必须服从“西南军政委员会”的辖,但与其他军阀明显不同的是,陈华并不涉各省在经济建设、行政理中的事项,除非违背陈华确定的原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