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103章 成都攻略1(求收藏推荐
这个“qiang化整合”训练,与上次bu队合编之后的训练完全一样,这次的时间相对宽裕一些,是因为这次的士兵里有相当多的来源于绿营兵,对于“华军”bu队的火力、装备以及战术等的理解还停留在较肤浅的层次上,陈华希望通过这次“整合”让这bu分士兵拥有更直观的gan受,一方面增加战斗力,另一方面增加对新bu队的认同gan。
或者,陈华也用不着这么认真,凭“华军”的火力密度,即便如新军一样的水平,亦是当世一liu军队,但陈华会这样zuo吗,不会。因为陈华shen刻地知晓,未来的几十年里,火力密度并不能完全左右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一是国力,二是士兵素质。
或者,陈华在内心shenchu1是不愿意打成人海战术,以士兵的生命为代价去赢取胜利的。
…#…
清军三路大军在接到“会剿圣旨”后,并未像此前那样,圣旨一chu,下面雷厉风行。新军17镇和第21混成协的覆灭,绝不是所谓的偶然因素,有关“华军”阅兵式的详细报dao,让各路大军的将领们更坐实了心中的疑惑。
华军很qiang!华军仅展示的山炮、曲she1炮(迫击炮)、重机枪和轻机枪,就堪比整个北洋六镇的重火力,甚至更多。天知dao那陈华还有多少这样的重武qi,天知dao陈华还隐藏着多少兵力!
据说,打朱庆澜6000千人时,陈华只chu去了2000人,而打端方的8000人时,陈华只chu动了3000余人,全都是以少胜多,而且胜得干净利落。
面对这样qiang大的对手,即便自己的人数占优,又怎么可能是华军的对手?
古语说,兵ma未动,粮草先行。但这次“会剿”就连粮草也未先行,各路“统制”纷纷找到自己的心腹幕僚,商讨起对策来。
到于“会剿总办”袁世凯,看到各路大军行动迟缓,不但不cui促,反而很高兴。袁世凯作为清廷末期的中liu砥柱,其政治手腕明显高chu同代人,虽然朝廷启用了他,但并没有恢复他在1909年的职务,仅仅是个“会剿总办”这算个什么呢,看起来权力很大,但是不是意味着“会剿”一结束,这“总办”又得辞职?
当然,各路大军不动,袁世凯不动,都是很有理由的,他们一天一个电报,两天一个奏章,要权要钱要粮,总是以各zhong理由拖延大军开拨的日期,搞得摄政王载沣和隆裕皇太后两人jing1疲力竭。
…#…
在会剿大军与朝廷扯pi的时间里,陈华完成了手下15000余人的qiang化整合。在这期间,陈华汇同朱庆澜、武刚、黄海、郑树林等指挥官,研究如何占领成都、占领全川的计划来。
武刚、黄海、郑树林三人,在军事上的造诣不错,他们提chu的意见也多是军事上的,派多少bu队,如何占领,遇到意外情况又怎么办等,都说得toutou是dao。
但朱庆澜思考的角度不一样,这也是陈华在某zhong意义上善待降将的原因之一。
清廷新军的统制或协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可以用“学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