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还是四公子,竟然想到从海路入手。我大汉自先汉时在半岛北部建郡,一直以来对那里的影响力都不高,这主要是受道路影响,难以沟通。不过一旦海路建立,那么这问题将迎刃而解。”
曹植微笑着点头道:“不错,朝鲜半岛南部气候温和,能出产大量粮食。那里可为根基,与幽州形成呼应,而后北出将可对整个东胡形成战略包围与压制!”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巨大布局。一旦成功,虽不能说完全解除东北胡人对中原的威胁,但最起码能形成包围与压制。不再是仅仅依靠长城,独木支撑。
与这个足以影响华夏千秋的重大布局相比较,争夺冀州怎么看都像是小打小闹,以至于徐庶二人现在都将这问题抛诸脑后了。
冀州,算什么!
战略规划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徐庶却是问道:“那四公子准备如何在青州布局?”
曹植颔首道:“本公子准备让辛家和甄家的资源全部注入青州,现在经历多次战乱,青州颓败。两家的资源注入,应该能迅速在青州站稳根基,本公子再在淮南辅助,应该能很快将大网的雏形立起来。”
徐庶轻轻点头道:“四公子所言不差,然这么做毕竟慢了一点。四公子可有想过,让辛家或者甄家的人,担任青州刺史!”
曹植苦笑道:“如果可以,当然最好了,他们随便一家有人担任青州刺史,那么后面的事就容易做多了。”
徐庶微笑道:“其实这是有可能的,青州毕竟是袁家故地,若是用曹大人的亲信主政,恐怕会引起青州世家们的抵触。相反,用袁家的旧臣反而更好。而曹大人的心中,不无要消除袁家在青州影响力的打算。青州毕竟不像冀州,并非袁家老巢,在那里花费三、五年时间,或许就能消除袁家的影响力。而最好的人选,自然莫过于袁家旧臣里面的亲曹一系。以现在的形势发展来看,亲曹一系之首,当是甄家和辛家无疑。四公子只要让他们略作争取,夺来青州刺史之位,应该不成问题。”
曹植轻轻颔首道:“先生所言甚是,不过此事不急,且等大婚之后再作商议亦不迟。”
徐庶也点头道:“四公子所言甚是。”
顿了一顿,曹植却是转移话题道:“对了,先生以为本公子该如何对待杨修此人?”
听曹植提到杨修,徐庶也是皱了皱眉头,沉吟了良久才说道:“杨修此人的确有才,而且最善急才,这对四公子当场应变极为有用。这一点,即便是某还有子扬,怕是也略有不及。然而此人恃才傲物,不容于人,四公子若是招他,恐怕会让麾下之人不满。特别是一些跟了四公子一段时间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