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翰林院(2/2)

第二日清晨,孟府外面已经来了辆车,是专程接孟星河的。昨夜房玄龄来贺喜的时候就告诉孟星河今天要他去修撰史书。虽然这是件繁琐的事情,但已经准备在长安落脚的孟星河觉得还是该好好对待第一份工作。

“王兄慢走!他日再请王兄喝酒。”同王年打了声告别的招呼,孟星河就往翰林院走去。

“原来是李兄啊!”孟星河见人自来熟,这个材中等的男,长的倒也儒雅,只是浑书卷味,颇有学堂书呆的模样。想必是在翰林院中呆久了,人也变得痴呆了。

敲山震虎,提醒某人罢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翰林院外面。王年指着前面,:“孟兄,前面就是翰林院,我就送到这里,得回去复命了。”

怎么写书还要考啊。孟星河不知翰林院中有这条规矩。小心翼翼:“学生愿意!”

考考他!几个老相互望了。他们中间,一个德望重的老者走来。摸着三寸白髯。不温不火:“你就是孟星河?”

“孟星河。我们现在要对你行一系列考,倘若合格,就允许你在翰林院中同我们四个老不死修撰史书,要是不合格,那你以后就只有端茶送,不能碰那史官桌上的朱笔。你可愿意?”没和孟星河打哑谜,他们直接把考的事情说来,主要是四个老对孟星河的印象还不错,也就决定不刁难他。

两人在说话的时候,那边负责修撰史书的几个老听见此有声音。连忙走过来看了什么事。当见到李泰和孟星河站在那里。上说今天会有一个人到翰林院修撰史书,没想到是个如此年轻的人。几个老相互望了一,心里都在想,这个臭未的小有何本事,小小年纪,居然就有修撰史书的本事。

“谢过王兄。孟星河记下了!”听王年讲了那么多,孟星河全记在心里。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史官也要守那么多规矩。看来编写史书,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见面三分缘。几个老都比他年长数十岁,孟星河谦虚一也没什么大不了。反倒让他的形象在几个老中亲近了几分。听说这个人可是金科状元,翰林院这闲差地方必定是满肚,没想到却是如此平静,此不悲不喜倒也适合修撰史书。

“正是!”孟星河笑“敢问兄台何人?”

他正聚会神看书时候,从书架另一端,走来一个双手捧着厚厚书卷的青年。那青年显然看见了孟星河这个陌生人。原地停顿片刻,立刻问:“阁下是不是桃源孟星河?”

匆匆吃过早餐,穿了一件天青的官服,孟星河就车。负责带路的是王年,这个和孟星河称兄弟的黄门侍郎并没有因为孟星河从尚书直接贬为一个小小的史官而对他忽冷忽。待孟星河一上车,他就开始细心为孟星河介绍中修撰史书需要注意的细节。

史官虽然官位小,日也清闲,但需要学会的理很多,其中更有不可妄写一条,所撰写的史书由于是传后世,所以大多撰写君王如何英明神武,国、家中多有能人辈,四海升平丰功伟绩。李年善言:“孟兄初到皇可能还不熟悉里面的制。在中除了有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办公之外。还有秘书省和内侍省两大机构,年我就是在内侍省内廷侍奉工作,而秘书省则担当史书和律法的修整。通常每隔十年就要复查修撰一次,所以平时这个官署都比较悠闲。秘书省有长官秘书监一人,下有少监二人,秘书郎三人,校书郎十人。当然这中间还有更细的划分,比如说负责掌国史修撰,掌天文历法,掌明经农商,撰录文史律法等诸如此类的分工,在这里我就不细说了。孟兄你是随房大人负责修撰史书,应该在东边的翰林院中。我这就带你过去。不过,兄弟可要记好了,修撰史书要符合圣上的心意。该写的,不该写的,房大人会亲自审,然后才给圣上过目,以前就有几个新科士修撰史书的时候一,非要据实而写,结果被圣上砍了脑袋。兄弟你可要引以为鉴!小心驶得万年船,等在翰林院中待一段时间,你就什么都学会了,到时候飞黄腾达可别忘了我这个兄弟。”

翰林院。里面摆着数百个大的书架,上面密密麻麻罗列着一本本厚重的书籍。孟星河目测一下,不下数十万本。正前方,翰林院中办公的地方,有几个眉须白的老正坐在里面小声讨论。他们聚会神的样,让孟星河不忍心打搅。孟星河走房中,只是站在一个书架前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

不过,规矩不讲人情,要来翰林院修撰史书,门就得接受考,不然倘若在修书中间了什么差错,那可是株连罪虎不得。

“兄台?”那男朗笑了起来,显然很少听见这个称呼。颇有几分谦虚:“在下李泰。”

“正是学生!”孟星河恭敬:“以后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学生才疏学浅,知修撰 史书工程浩瀚。以后有什么不足之,还请各位老师指一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