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是红烧炖白菜、粉条、冻豆腐。还有炖刀鱼。
简单的话,简单的愿望让人听了心酸。
卖了钱林涵要跟姥爷上饭店去吃一顿,姥爷哪里舍得,买了块回家了。
“这是你拿来的冻豆角?”“嗯,炖着给孩吃,等年前我来再给你拿
来,你妹夫找人冻了好多呢。”
“估计下个月还能下来一茬,赶年前还能来一趟。”郑严不敢把话说死了,只说了个大既齐。
“有卖的看见就买了。”郑严
糊
。
老太太一听可也是,他们也不都只有买的时候才去市场,可
也不能天天吃,就像这冬天里的青菜似的。
不过这是几年才来一回的自己的父亲,他买啥就买啥吧!
天天在这天天有吃,有菜吃。
林涵想,回家一定让老爸建大棚,只为了能把菜光明正大的拿来给亲人分享,这就是值得了。
她和姥爷又换了地方卖了一天的菜,晚上回家的时候给大姨留下了二十块钱,她给姥爷的那十块钱和粮票也留下了。
王宇航撑得小肚溜圆,他拍拍小肚
,像拍
球一样:“姥爷你要是天天搁这多好呀!”
其实这几个儿女中,就属大女儿条件最不好。两虽然都开工资,但是住在城市里,家里没有菜园
,吃
菜就要
钱,这
销肯定大,过的相对就拮据些。
“那以后还能不能有菜了?”老爷家看样
条件不错。
“行,张老哥,我以后再来卖菜就上这来。”郑严也很痛快地应了。
这一趟比上午人还多,不多一会五箱菜就卖光了,还约好第二天上午再来。
“老哥呀,你们怎么不上市场去卖呢?”一个老太太问“那样买的人不是更多吗”
郑雅回家就看到父亲在厨房忙碌着,林涵在里屋睡得正香。
晚饭大家吃的很兴,
啊,青菜啊,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第二天他们只在上午走了两个地方,然后在林涵烈要求下去了饭店。不过郑严只给林涵
了个溜
段,说什么也不肯再
菜。林涵
脆不理他,又
了红焖刀鱼和紫菜
汤。
“我姓张,张立方。老弟要不嫌,以后就叫我一声老哥哥吧,对了,前第一个来买菜的姑娘是我孙女。”老
很有
气势,这就来打好关系了。
“这是炒的啥?芹菜?”郑雅兰看着翠绿的菜惊讶的问。
王得胜有些惭愧,他们也没孝敬老岳父啥,还总给他们贴补钱。
这一晚上林涵睡得很香,郑严睡得也很香。
一家人都吃得心满意足,只除了大姨郑雅兰。
“我家东边山里的,儿在家盖了个大棚,
了这些菜,我就想着
来卖了菜把盖大棚钱还上。”郑严撒了个谎,东边没错,可山里就大了。
郑严每年都给他们捎二三十块钱,钱不多,却也不少了,能让他们的日稍微松快
。
郑严之前也问过林涵,林涵回答:“咱们冬天都吃储存的菜,除了买
、
谁上市场啊?”即便买
之类的也是上
品公司的居多,没有
票之类的才会去市场。
这可是在家吃不到的。
郑雅以为老爸馋了,也就没再细问。这要是王得胜买的,她肯定会问在哪买的,多少钱一斤,最后会加上一句:“怪贵的吃它
啥,能买半斤
了。”
下午他们上品公司、百货商店和烟酒公司去转了一圈,买了紫菜、海带和刀鱼。然后又去了书店,在里面逛了半天也没看到几本英语资料,只好空着手
来了。
回到家里拿来豆角,炖上
,那香味飘
去老远。
“老弟呀,你们这是哪的菜?这大棚菜可不好
吧?”一个大约七十多岁的老爷
在这帮他们忙,闲唠嗑时问
。
王得胜送他们去车站的时候,郑严叮嘱:“我给你们留了
钱,不多,就二十块,放我睡觉的枕
底下了。时常给孩
们买
吃,孩
们正长
的时候,别太刻得他们。”
“这么吃下去,下半月可咋办?”听着郑雅兰略带忧愁的问话,王得胜也沉默了。
林涵无意中听到了这心酸的话,不由想到了赵丽蓉在晚上演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里的一句话:“我下半月咋过?”
“那过年可就有新鲜菜吃了,这可太好了。老弟呀,你要是来可一定要上我这来,不你有多少
菜,我每样都要十斤。”过年拿着走亲访友可是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