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二章送别(2/3)

内城西边比东边的繁华稍差一些,人量也没那么大。从西华门往南走过一段后,街上还有不少残破的房屋,不过比他第一次来的时候要好很多了

这个蓟辽督师的位置有人争,也有人不愿意争,目前最有资格的便是熊明遇和曹文衡。曹文衡就是现任的蓟辽总督,这个职位听着和蓟辽督师差不多,实际上权力差得很远,他能的也就是蓟镇附近边墙。此人颇为油,看了辽镇的作风后,决不肯辖辽东巡抚,上疏要求辽东巡抚加督师衔自己自己的,

杨御藩和左良玉情况差不多,他原来的轨迹应该是去救援登州,结果陈新两下扑灭了,他也被调去锦州,跟着辽镇吃了个败仗,也落个充军的下场,他自然是要来活动一下的,最少要把充军地在蓟镇附近,免得去了不熟悉的地方无人关照。

陈新反正连耿仲明这个三顺王都收了,也不怕多和一个jiān臣往,他拜访这些人都很低调,多是在其他相熟官员家中相聚,然后谈一些互相生意的事情,基本落实了在和开四海商社分号的意向。

每次这样的拜访,陈新就带上宋闻贤,为他经营地方上的人脉,树立文登代表的形象,以后便于宋闻贤在各活动,只要是见过面的,以后都好说话一些。

朱大典则是天津兵备,他失去了升为山东巡抚的机会,来京师则是想看看其他巡抚的位置,兵备一般就是巡抚的预备役,他算是有资格的。

士英算是陈新比较耳熟的,他现在是宣大那边的和兵备,他和朝中关系也颇为不错,找了借京活动,也盯着几个巡抚位置。

由此就可知明廷现在的人事到何程度,皇帝这个大家现在也都有了解了。就算有再多功劳,一不如意就要严惩,大家都总结来有功不如无过,最好是他本不留意自己。

而邱禾嘉这个正牌的辽东巡抚呢,他大力建议修大凌河,后来在锦州打得一塌糊涂,又是欺骗又是瞒报,最后反而只降两级调任山永巡抚。

这些人都是有实权的,朱大典所在的天津是陈新商业中重要一环,属于辽海商圈和运河商圈汇的地方。士英的宣大也是陈新以后要发展的重要商路,那边不但可以销售南货,也可以购买匹。

候洵则是桃扇里面那位候公的老爸,左良玉的领导,他是帮着左良玉活动,左良玉在战前是昌平副总兵,他原来也在关宁军混过,官至都司后因四城之战战功升任昌平副总兵。左良玉这次领兵援辽,原本历史上他是没赶上长山之战,现在却因陈新的影响的拖延而被加了救援祖大寿之列。他知吴襄这伙人的作风,长山之战的时候早有预备,只比吴襄慢了一,同样带着家丁转如风的逃回锦州,所属三千步兵就扔给了建,同样被参去职,候洵是希望给他找到机会复起。

梁廷栋已经多次从陈新的战功里面收益,以后要坐稳兵尚书的位置,仍少不了这个地方实力派的支持,他后来脆也不坐轿,下来与陈新骑并行,一路闲谈。

所以陈新都和他们见了面,朱大典给陈新的印象是十分明而有决断力,于兵事也有造诣,算是传统官员中比较能的。士英虽然后来是jiān臣,但他能力确实也不俗,谈话中很有见解。

现在连邱禾嘉都没罚,梁廷栋也只受了轻罚。降一级仍原兵事,再罚了一年的俸禄。到了他这个位置,俸禄是基本不用的。所以没有什么影响。这样一来,熊明遇就只能争蓟辽督师。

这在武将里面是极大的荣,陈新在午门和崇祯依依惜别。从西华门来后,在西华门与温仁等人分别。剩下一个梁廷栋送他们,他们便不再返回棋盘街。带着随品准备从宣武门城。

京师群舞。陈新在京师呆了七天,各走动之后。听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也见了不少的人,其中有陈新甲、朱大典、候洵、杨御藩、士英等等。

这样一直到了六月初七,陈新等人一早到兵领了告、官服和旗牌,再次去紫禁城殿辞,崇祯对登莱将官寄予厚望,陈新离开的时候,崇祯甚至亲自送了一程,到午门才回去。

陈新甲原来是宁远兵备副使,这次也被免职了,他寻到了新任的辽东巡抚方一藻,一番活动后方一藻上疏请求留下陈新甲罪立功。

梁廷栋坐了个官轿,用自己的仪仗开路。陈新则摆正态度,恭敬的走在他轿旁边,跟梁廷栋说些话。

这事儿崇祯皇帝肯定是没有办得让人信服,但他是个好面的人,也没有纠正此事。到时刘宇烈没有被胡罚,因为他确实混中的受害者。最后他仍回了兵当侍郎。

熊明遇则是南京刑尚书,以前当过兵侍郎,在朝中有知兵的誉,在原本历史上应该在去年就取代梁廷栋成为兵尚书,不过现在梁廷栋熬过了那一关。后来又得了收复金州的回旋余地,仍然当着他的兵尚书,而且还投了温仁一方。

,在莱州又上了李九成的当,当场被叛军抓住,连带那个给陈新下威的朱万年也被杀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