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建设(2/2)

六月底,东江又来了一波小的难民,袁崇焕去年杀了文龙之后,跟皇帝上了个折,请登州尽快给东江补充军粮,并且说东江已经饿了八个月了,希望能快一些。第一批粮到了之后,稍稍缓解了东江的恶劣情况,但断粮八月的后果就是东江兵大多没有了战斗力,在建寇之前,袁大人突然又将东江的兵额减为一万八,而当时辽东已经封冻,东江各岛毫不知情,加上开年后朝廷忙着应付四城战役,东江又被选择遗忘了,东江镇各岛再次断粮,饥寒之下,岛兵已经谈不上对朝廷的忠诚,再加上刘兴治叛,从辽东沿岸和东江各岛都有人陆续逃,因为文登营的名声已经传到东江镇,威海成为了他们的第一选择。

刘民有也忙着民政的事情,他人手充足,副手都在威海,倒是比陈新的事情更顺利。忙碌之中,很快到了七月。

调的老兵都是伍长以上的,编制先调训练队,他们将首先在威海的墩堡试,摸索方阵的训练方法和作战模式,形成条例后推广到文登驻地的其他军屯。农兵暂时是民兵质。但他们是以后燧发枪步兵的预备兵源,因为古斯塔夫方阵更接近线列,所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燧发枪战术。

军屯农兵目前定位就是文登的守卫和后备力量,等到燧发枪大量生产后,这些人可以很快成为正规军,火枪兵的训练比冷兵更加简单,使用火的兵源要求也没有冷兵那么,而且兵单一,能迅速召集起一支庞大的军队,与炮兵和骑兵短期集训一段时间,就能当正规军使用。

/

代正刚和王长福抓的时候,陈新也没放过天津的朱国斌等人,他给这些主官也预留了题目,卢传宗的第一在滦州表现,安排给他的教材是城市巷战,朱国斌则是步骑协同和骑兵追击。

王足贵和秦律方开始在难民和周围渔民中征召手,陈新至今对师一窍不通,而且辽海周围营的平都很低,包括后来有名的尚可喜在内,不过是矮里面,所以陈新给师定位暂时以运输为主,更像是武装商船,除了军饷和人事抓着不放之外,其他都由这两人自行决定。

由于大政方针的问题,东江又闹起饥荒,威海照例还是以商人的名义和他们易,用粮换人,随船有一些原来东江的人,讲了一下威海的情形,各岛岛民争先恐后,没选上的很多人都偷船自己逃到威海,岛将虽然不满,但他们没有什么好换的东西,新的总兵也没来,只得看着威海不停的挖墙角。

每个屯堡编制的是九十六名长矛手加九十六名火枪手,队形纵四排或六排,附加一个五十人的火枪分遣队。加上指挥官、鼓手、旗手、号手、亲兵,合共二百五十人,编为一个连队。这样的编制更侧重火力输,陈新打算以后再上连队用的青铜炮或虎蹲炮,正面火力会非常大。长矛兵面对的敌人将是被火大幅削弱和震撼的。

先要解决的便是教师,必须有实战经验,又要识字还要能表达,陈新想来想去都找不到合适的人,只好先让这些主官兼任,教材也让军队来编写,他立即招来代正刚、王长福和董渔等人,分派他们各自写一些战术和后勤教材。

攻,这使得古斯塔夫的长矛手不再是单纯的防御力量。但方阵的机动天然不足,仍然是防御重于攻。如果不搭度机动的骑兵,就无法获得决定胜利,尤其是面对寇和建这样窜犯罪的团伙来说,击溃容易,歼灭很难。

代正刚和王长福两人都是大老,虽然现在能识字了,但哪里写过教材,无奈被陈新,当作战任务一样安排,他们只得又去抓来属下的把总、百总想办法主意,然后找来本的训导官,一群军官每晚挑灯夜战,写来一分,给陈新初审后全被打回重写,原因是抄袭作战条例过多,不适合军官培训,陈新给他们的要求是从实战总结一些指挥原则,教授给以后要提的军官。

准备调这批老兵时,陈新突然发现没有军官培训机构,现在的训练队教官都是面对新兵训练的,培训军官显然并不合适,于是他在威海军营划一块地方,办了一个军官培训班,他的目标自然是军校,但军校也不是想开就开的,场地经费都是小问题,关键没有教师和教材,况且开武学也有些引人瞩目。所以陈新打算从军官培训班开始,慢慢完善。

如果文登能建设七十个屯堡,三万就能拼凑一万五有基础的兵员。平时可以防备本地,战时能快速补充战兵的损失。只要海路通畅,以这样的队在文登依托墩堡系内线作战,确实不需要怕任何人。而文登战兵营,陈新打算仍然使用现在的模式。增加辅助兵,提陆上和海上的机动能力。

文龙苦心经营的东江镇分崩离析,实力不到峰的一半,梁廷栋当时打算把东江整个移到关宁或蓟镇,被孙承宗一顿驳斥,并且给皇帝算了一笔帐,计算了搬迁的时间,至少两三年,安置费就更加惊人,梁廷栋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同样有人建议让文登营移镇的,也是被温仁用差不多的理由驳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