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一七生辰中(2/2)

行景颔首,抬望了望大大敞开的门廊,没再继续将话说下去。

德妃一听,连不依。

连连,嘴里答应:“喝绿豆汤,也喝银耳汤,也放了冰。熬绿豆汤都是拿行军时候的大铁锅来熬,谁都能分到。我记得给蒋千拿回去,只是他又带着人往西北去了,等他回来再给他…”

“哥哥雕得好看!”行昭应景地朗声夸赞“君木又重又,哥哥还能雕得这么栩栩如生的,可算不容易了!阿妩喜极了!”见行景面,又想起他前面的话,笑着问:“蒋千往西北去了?还带着人?”

好的,便朗声笑起来,又边指了指德妃,边笑着同淑妃说:“德妃在说西北人不地,她可别忘了在这儿坐着两个地地的西北人呢!”

行昭边轻笑边拉着行景的衣角了外间,又细细上下打量着行景,暗忖较之那天晚上,小郎君尚带青涩的面孔变得愈渐刚毅起来,原本像幼狼一样的眸光也懂得了收敛锋芒了,脊背随时随地都得直直的,举手投足之间倒有了些百战之将的味

一晌午过得快极了,行景陪着行昭用完午膳,窸窸窣窣地喝完一大盆长寿面,将嘴一抹,又要了一大碟儿烤馕沾着酱料吃得豪迈,行昭看得目瞪呆的,临到行景告辞的时候,又吩咐人给装上膏药、吃还有她的夏袜衣裳。

行昭吭哧一笑。满屋都是女人。鼻尖全是脂粉香气,行景张得什么话儿都能往外蹦。

行昭疑窦顿生,见行景的神,却也从善如,又开始唠唠叨叨起来。

“哥哥可还好?舅舅可还好?”行昭边给行景斟上茶。边仰着问,一句连着一句:“日渐大了。舅舅也不是往常十七八的年岁了,去都督府个卯应个声儿便也可以了,听姨母说西北纵然是比定京,可西北一望无垠,又有风过来,倒不会叫人将暑积在心里。舅舅没过过定京的夏天,不晓得定京是又,既是寒又是风寒,等真真儿着了暑气,一两服药可是医不好的…两个男人在雨巷,也没个人照料。回去以后就喝绿豆汤解暑,让下跟着的兵士也注意着儿,上回看蒋大人的脚还没好全,我特意去太医署要了几副膏药,哥哥记得给蒋大人带回去…”

初八月缺,赏哪门功夫的月?

行昭也跟着笑,莲蓉规规矩矩地小步来,禀告说是:“宜公主来请姑娘去太池赏月…”

说到这里,像想起了什么,从袖里吭哧吭哧地掏个小匣来递给行昭,一双亮亮的,直让行昭先打开看,嘴里说着:“是到西北搜罗的,是棵沉在泥沼里的君木,我拿刀削了两来,当时就在想,一雕了莲的给妹妹,一雕了芙蓉的给母亲…”

向公公的提醒。那也就是皇帝的提醒了。

行景一走,天就暗了下来,行昭靠在方皇后边将淑妃的匣,德妃的锦,还有欣荣、宜和王嫔送的东西一一打开,淑妃送的是一对赤金空心小犬,正好是行昭的属相。

行昭笑盈盈地坐着,笑着听,被提到了便笑眯眯地应。凤仪殿里难得这么闹,没隔多久,林公公又来禀告说是扬名伯来了。

话到最后,低沉到了土里。

德妃最实在,装了一袋的金豆,欣荣送的了一串裹了蜡的红豆,四皇送了一支玉箫,王嫔和二皇送的,四平八稳,一盒徽墨一盒狼毫笔,宜送的则是自己画的一副《早渔耕图》。

女人家不好见外男,方皇后是姨母,行昭是妹妹,可总不好叫淑妃德妃避到内间去吧,行景来便隔着屏风给方皇后请了安,期期艾艾、结结地又:“…刚下了早朝。还是向公公提醒,才想起来今儿个是阿妩的生辰。舅舅便一掌拍过来又连声喝骂我,让我来瞧一瞧妹妹…”

方皇后也笑,直让行昭领着行景去外间,待两个孩将踏门廊,行昭便听见了后方皇后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小郎君在战场上是能打能杀的好儿郎,一落富贵堆儿倒怂了。也不晓得往后娶了亲,自立门了该怎么办…”

行昭小手拉着大手,也跟着沉寂了下去,余光瞥到那个细长的小匣上,面上转了笑,一打开,便看到一支乌木簪,光得发亮,簪上有朵小小的莲儿,五莲张得开开的,寥寥几笔显得可极了。

自立门,是的。方皇后与方祈都是打的这个主意。

舅舅是个外里细的,方皇后用温与安让她走困境,舅舅应当是用另一方式教导着行景,另一汉大丈夫的方式。

除却德妃的礼,都不算太贵重,皇后笑着埋汰德妃:“…她最讨厌心思,肯定想的是送来送去还不如送袋金来得实帖。”

小娘唠唠叨叨的,行景却觉得腔里满满的都是甜味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