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文书,其实职责很复杂,似乎什么都要一
,又似乎什么都不需要你
到底。大
分的事情,其实都是参谋在忙,不需要文书
手的。白衣军的各项条例里面,似乎也没有哪一项,是专门针对文书这个岗位的。而给士兵们写信,似乎也
不到徐灿槐。
客观的说,自从白衣军组建的时候开始,徐兴夏就一直没有怎么重视队的后勤。冷兵
时代,后勤的重要
,基本上只有粮
一项。只要粮
能
而徐灿槐经历了几次战斗,对于战场的血腥,也有充分的认识了,自然不会再次要求上战场。这不是他怕死,而是没有必要。他需要的,只是知就可以,不需要长期的参与。他的
份,决定了他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样战斗的。他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在这次攻击大
士革的战斗中,他老老实实的
了一次文书。
一个营的兵力,是无法拿下大士革的,因此,上面调集了两个营的兵力,对大
士革实行最后的总攻。除此之外,还必须加
105毫米榴弹炮。这是破城的利
。当然,155毫米榴弹炮威力更大,攻城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北线作战的需要,155毫米榴弹炮,暂时被留在了阿勒颇,没有南下大
士革。
虽然说徐兴夏叮嘱他们不要给徐灿槐特殊的照顾,照普通一兵对待即可。但是,如果徐灿槐
现什么意外,他们还是会很内疚的。而前线,最容易
现意外。因此,他们俩就指定李自成将徐灿槐带在
边,不许他
跑。李自成不知就里,自然是
决执行命令了。
徐灿槐这次没有跟随雷虎的小分队前行,而是跟在了李自成的边。因为,之前的事情,让
杰和
十三
觉太冒险了。他们俩可是知
徐灿槐的真实
份的。当初,徐兴夏就给他们随
说了一句,他们就自告奋勇的将徐灿槐给接收过来了。
细心的徐灿槐,仔细的统计了一下,发现战死的敌人数量,至少超过了三十万。这只是保守的估计。或许,确切的数字,应该在四十万以上。为了争夺一个小地,死伤人数如此之多,实在是罕见。可见,绿教上下,是
本没有将人命当
是一回事了。
结果,徐灿槐这个文书,呆在李自成的边,无非就是
一些简单的记录什么的。偶尔间,看看地图,看看各
军事资料。但是,他又不是参谋,连军事会议都没有资格参与,自然不会去思考如何排兵布阵了,也不需要为各
突发情况发憷。
而白衣军,也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调集了足够的兵力,对大士革发起最后的攻击。由于弹药及其他后勤储备的需要,白衣军的准备时间,显得有
长。最先开到大
士革城外的,正是李自成率领的
队。随后,张献忠率领的
队也赶到了指定地
。
这样的断断续续的战斗,一直持续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大士革方向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始终没有放弃对无名
地的
攻。他们每天都会
动军队前来争夺。多的时候,大概有一两千人。少的时候,只有三四百人。与其说他们是来争夺无名
地的,还不如他们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到无名
地来找死的。
掐醒过来的。没办法,李自成等人,只好制定了驻守制度。他们
调了另外一个中队,和孙大圣的中队,
驻防,以减轻尸臭味对白衣军官兵的伤害。
无聊的时候,徐灿槐倒是对队的后勤比较
兴趣。恰好这个时候,白衣军的后勤负担,达到了极限状态。后勤
门送来的各
报告里面,都有很多的怨言。有人甚至直言继续这样下去,他们要撂挑
不
了。于是,徐灿槐的目光,就被
引过去了。
直到1635年的九月份,连续三个月的攻击全失效,大
士革守军,才不得不无奈的放弃了撤退的努力。从开始到现在,他们的损失,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人。其中,主力军队数量不少。他们现在唯一能
的,就是在大
士革城里面无奈的等死了。
当然,大士革的守军不想活了,估计也是重要的原因。他们与其躲在大
士革里面煎熬,还不如跑
来搏一搏呢。或许,哪一天,真神终于现
了,他们就能脱离苦海了。只可惜,一直到目前为止,号称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真神,始终没有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