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16章严格控制自己的一亩三分(2/3)

现在的白衣军,只要稳步发展,不犯下大的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力肯定会越来越的。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白衣军就有能力打垮鞑两个落的主动攻,这样的发展速度,绝对是其他的所有势力,都不能相比的。徐兴夏有足够的信心,假以时日,白衣军肯定可以超越当年的**

俗话说,三个臭匠,赛过诸葛亮。各级常委会至少有七个人,就是至少有七个人共同商议。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七个人肯定要比一个人全面得多,中间的利弊分析,也会详细得多。他们的决议,或许不是最好的,但是肯定也不是最差的。对于徐兴夏来说,只要下面的人的不是最差的决议,就足够了。

基于这样的认识,徐兴夏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采取的是非常严格的控制措施。他一步化了卫所制的控制能力。大明朝的卫所制,本来控制能力就是很的。军队嘛,如果控制能力不的话,怎么上战场?怎么打仗?卫指挥使控制千、副千,千控制百、总旗,百、总旗控制小旗,小旗控制军,层层叠叠,一环扣一环,比民的保甲制度还要严密。

历史上的陈胜、吴广、张角、黄巢、李自成、洪秀全等人,为什么会失败?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将自己的安立命之地搞好。他们占据的地盘,或许很大,控制的人,或许很多,可是,真正能够利用起来的却不多。资源必须转化为战斗力。如果资源都无法利用起来,那控制再多的资源,又有什么用?

决议的好,是显而易见的。徐兴夏下面的那些军、小旗之类的,基本上都是没有文化的,大字不识一个,扁担倒了也不知是个“一”字,更不要说见过什么世面了。依靠他们一个人决议,的确是太难了。估计他们自己觉压力也很大。胡作决定,错的几率太大了,必须用集决议弥补。

在原来的卫所制基础上,徐兴夏增加了百、小旗的数量。原来一个千,只辖十个百,徐兴夏将其增加到了五十个以上。同样的,每个百辖的小旗,也从原来的十个,增加到了五十个以上。同时,每个小旗辖的军数量,也增加到了五十个以上。本来一个满编的千所,只有一千多名的军,七八千左右的人。但是,在镇朔堡千所,完全是变态,是另类的存在。

这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轻上级理人员的压力。毕竟,一个百,要理五十个小旗,本不可能忙过来。大上,还是各个小旗自己内搞定。为了防止现大差错,造成严重的后果,徐兴夏绝对不允许下面的某个人,一拍脑门就决定。他们必须和其他的常委,甚至是全的委员商量,决议。

在第二批的汉人隶被释放回来以后,徐兴夏的辖下,足足有六七万的军。这样庞大的数量,带来的自然是各级理人员的大量增加。想要设置一个新的理架构,本是不可能的。这么多的隶释放回来,本来就已经是糟糟的。一个全新的理架构,投放下去,必然会导致混。徐兴夏果断的采用了原来的卫所架构,只是增加了各个级别的理权限数量。

用到实践上。无数的史实证明,在世当中,想要割据一方,又或者是定鼎天下,都必须有一块安立命之地。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有一块固的据地。如果没有,下场就会很糟糕。

以前的千所以下,使用的乃是十制,到了徐兴夏的手里,就成了五十制。百和小旗的数量增加以后,每个级别都成立了委员会,每个百或小旗,都是委员会的委员。但是,作为常委,只有七个人。同级别的大分事情,基本上由常委会的七个人决定。如果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则召集全委员会开会,共同研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