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回北雁南飞题签惊绮语chun华秋实(2/5)

到家以后,不觉已是夕西下,不曾书房去,就在竹篱下徘徊着。他这举动,恰是让他父亲秋圃看到了。心想这孩呆脑,未免有些可疑,倒要看看他这书房布置了一些什么。于是并不惊动谁,悄悄地走到书房里来。来之后,四周一看,却也不免了两下。再到桌边看时,砚池未盖,羊毫也未,一张稿纸,上面倒写了几行字。拿起来看时,原来是一首未作成的诗呢!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这孩斗方名士的脾气,倒也十足。”看那诗时,只有一、二、四句,第三句却在一条墨杠之外,勾了七个三角来替代了。诗是:

,带着半黄的枯草,还透一段来。望河那边,约莫有二里之遥,也是看不尽的一片绿树林。两边绿树中间,夹着一,并没有多大的波狼,两三挂帆的船,在上慢慢地走着。加之那边绿林里伸旗杆,有几座庙宇的飞檐,飘了来。这边人行路尽,有一座烧字纸的小白塔,真是互相映带着风景如画。小秋原来是寻诗料的,一味地赏玩风景,倒把找诗的事忘记了。因为天气很好,索顺着河岸走了去。过了那字纸塔,便是一个义渡,有一只渡船,由河心里泊向岸边,一群男女,陆续地走上岸来。小秋看着乡下人,提筐携盒,却也有些意思,于是背了两手,站在一边看着。其中有个十四五岁的女郎,面如满月,两只漆黑的珠,上穿一件蓝底白,长平膝盖。前面梳着刘海发,长平眉上,后面垂了一条长辫,扎一大截红绒绳,底下托了一仔绒线穗。虽不免乡下打扮,千净净的,另有一天然风韵。她手上拿了一枝长的腊梅,随着一位老太婆后面走去。她在远远的,就向小秋看着,到了面前,却只。可是走远了,又三番两次的回转来。小秋心想,这位乡下姑娘倒看中了我,倒也有些意思,情不自禁地,也遥遥地跟着走了几步。又看她斯斯文文的,决非农家女,也叫人未免有情。正想再跟两步,那位老太婆回转来,向他打量了一下,他又一转念,不要自讨没趣,也就转回家来了。

便连连摇着:“太幼稚,太幼稚!”再打开屉来一看,却是一本虎笺封面的手抄本,上面有三个字。他心想,《南飞集》这三个字,耳朵里却是很生疏,是谁的书呢?于是翻开书来一看,上面有字注得清楚,乃是中州惜少年小秋氏著。秋圃看到,不由得“噗嗤”一声,摇着:“这简直叫着笑话。”于是将这本拿在手上,带上房里去。当时他对于这件事,却也没置可否。到了吃过晚饭以后,一家人坐在灯下闲话,秋圃带了淡笑向小秋:“你在省里念书,一个人自由自便的,全闹的是些什么?”小秋站起来答:“都是父亲所指定的几书。”秋圃:“现在你也会填词了吗?我看你书桌上,倒摆有好几诗集:”小秋偷看父亲的面孔,并不带着怒,这就答:“对着谱填得来.放开了谱,记得起长短句,也记不了平仄,所以也不大十分作这个东西了。”秋圃“哦”了一声,然后在桌屉里取那本《南飞集》,放在桌上,指着问小秋:“这里面也是你作的东西了?”小秋看父亲的颜,虽不曾生气,也不曾带了什么喜的样,便用很柔和的声音答:“是我把练习的诗词,都誊写在上面了。”秋圃:“你一个手抄本,也不过窗课而已,自己有这样胆大,就写上一个集字吗?”小秋:“这原是自己写着好玩,并不给人看的。”秋圃:“这也罢了,我问你这南飞两个字,是哪里的典?”小秋听到父亲问起它的典来,心中得意之极,便笑:“这是《西厢》上的词句,你老人家忘了吗?‘碧云天,黄地,西风起,北雁南飞’。”秋圃看到他那番得意的样,就正了颜:“我忘了,我是忘了,你卖《西厢记》很熟,俯拾即是。我问你,把一《西厢记》念得瓜烂熟,又有什么用?现在是什么时候,还用得着这一副佳人才的脑吗?我为了自己在外面混衣,没有工夫你的功课,你一个人就胡闹起来!若是据你这条路走去,好呢,能作几句歪诗,能写几个怪字,一个斗方名士罢了。不好呢,就是一个识字的无赖氓!我看你这,心里早就不能忍耐了,你得意忘形,倒在我面前夸嘴!”小秋倒不料这件事无功而反有过,只得垂手站立着,不敢作声。李太太坐在一边,就在旁:“也怪不

新卜幽居赣边,凫群帆影落窗前,

。桔柚连村绿到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