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洪义海的名字(2/2)

“不如我也去学泰拳。”邓志勇见霍东峻没声,突然握放在桌面上,下定决心说:“学了泰拳我看钟七那个扑街仲够胆动我?”

霍东峻笑笑,的确很多香港人学蔡李佛就是因为蔡李佛在香港的名气很大,和洪拳并称香江两大拳门,香港甚至有一本叫《蔡李佛》的杂志在市面上行,半月一期,而且在民间有专门的蔡李佛社团,比如香港蔡李佛北胜总会,香港蔡李佛鸿胜总会等等,不过洪义海却不属于北胜或者鸿胜两个支脉,洪义海的黎剑青传授给门下的是蔡李佛三胜中创始人陈亨嫡传的洪圣一脉,也因为洪圣两字,让如今的洪义海在香港各个武馆和同中,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

黎剑青的师傅是蔡李佛创派祖师陈亨嫡孙,蔡李佛三祖陈耀熙的徒弟宋天扬,宋天扬与师弟胡云绰,秋池,简英杰当年被广东人称为蔡李佛四大天王,只是宋天扬同其他三人相比,有个在当时来看是很严重的问题,宋天扬是带师学艺的北方人,在广东被人称为外江佬,而其他三人都是广东本地人,宋天扬的徒弟黎剑青在当年,同样是广东人中的外江佬,而且和他师傅宋天扬一样是带师学艺的外江佬。

“泰拳和蔡李佛是完全不同的,蔡李佛是功夫,泰拳和截拳只好称为武功,或者称之为格斗术,那拳法就是为了格斗对敌而创来的,但是蔡李佛和中国其他门派武功却不是单纯因为对敌而存在,就好似蔡李佛,除了拳脚械,仲有狮艺,鼓术,医技,但是泰拳,截拳这些格斗术除了拳脚就再无其他,所以只好叫格斗术。”霍东峻听到邓志勇的话,侧过脸望向他说:“不要让师傅听到你刚才的话,不然一定打醒你。”

“你已经不学拳,师傅不会收的。”霍东峻看了一桌上的四张钞票说

的说

“学拳当然是为了防对敌,想健的话,我不如去学健啦,健老师又够靓,当年我拜师傅学蔡李佛拳就是因为蔡李佛拳在香港的名够大,哪里想得到,学了这么久,打人都打不倒。”邓志勇自己倒了一盅酒,端起来一饮而尽。

为了此时武馆上方悬挂的“义海藏龙”四个字,黎剑青付了一条的代价,可惜武林中人提起洪义海,只认可是蔡李佛拳馆,蔡李佛三胜分支仍然拒绝接纳洪义海会,只因黎剑青上刻着带师学艺这四个字。

于是,香港开馆的黎剑青,因为带师学艺的外江佬份不被蔡李佛各个总会接纳,未能挂洪圣二字招牌,而是不不类的洪义海三字,几乎沦为香港武林届笑柄。

霍东峻对吃穿住行全都无谓,从他被黎剑青五岁时带来洪义海直至现在,替他不能再与人讲手(意指切磋)的师傅黎剑青继续守着洪义海,已经刻在霍东峻的骨里,他要像他师父一样,继续等一个机会,告诉全港武林界,香港,有一间武馆的名,叫洪义海。

说完还从夹克的袋里掏几张纸币放在桌上:“四百块,本来今天揾到一千块,给了我老妈五百块,买烧和烧腊了三十几块,这四百块孝敬师傅,剩下的零钞装袋傍。”

邓志勇语气不耐烦的说:“师傅不收你替他收啦!师傅同你之前我仲不担心,但是现在多了细蓉,多张嘴饭,依靠这间医馆能揾几多,真是搞不懂你同师傅,一对怪人,这间武馆有咩好,我学了四年蔡李佛,都打不赢钟七这班只学了三个月泰拳和截拳的扑街!不如你也学大师兄,去替人揸车啦,一个月轻轻松松两千块落袋,穿着面,又有豪车同街坊炫耀,总比守着一间冇人上门的武馆好!”霍东峻吐了气,没有回应邓志勇,而是转打量了一下这间破旧的有些可怜的武馆。

他是重生一世的人,上一世还不满三十岁就意外死掉,之后离奇重生在86年的香港,而且成为了洪义海这间武馆的弟,自己这此时才十八岁,但是跟随师傅黎剑青修习蔡李佛已经十一年,五岁时因为家中兄弟妹多,被父母送来黎剑青的武馆当学徒,武馆学徒和弟不同,学徒是可以杂役来代替学费的,直到十四岁才正式拜师,这个份让霍东峻很有归属,因为上一世他十八岁从儿童福利院来后,打工之余就跟着一位乡下老拳师学了十年的戳脚,这次换成了蔡李佛,仍然是学武,让他完全没有不适应的觉,相反,因为多上一世的经验和阅历,让他现在对蔡李佛的功夫领会的很快,而霍东峻也没兴趣去凭借前世经验改变现有生活,或者说,即使他想改变,也因为前一世专注习武,对其他完全没有关注过而不知从何下手,对他来说,有间武馆,有位师傅,有饭吃,有床睡,已经足够,上一世就是这生活,这一世继续上一世的修习也很正常。

如果说前世和今世唯一不同,就是这一世多了几位师兄弟和一位小师妹,让霍东峻多了前世未曾有过的同门情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