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七半部《论语》治天xia(4/4)

斋天。

有个叫姜道元的道士,精于扶箕术,为赵普扶箕,乞求神语,但见觇上写道:“赵普系开国元勋,可奈冤魂相牵,不能再避。”

姜道元又叩问道:“冤鬼是谁?请赐明示,以便解让。”

只见乩笔又画出一面巨牌,牌上乱书数字,多不可识,只牌末有一火字,姜道元不能解,还要问时,乩笔停止不动,神仙已经去了。姜道元只得告诉甄潜,叫他将求乩之事转告赵普。

赵普听了之后,叹息地说:“这必是秦王廷美无疑,但他与卢多逊勾结,以致遭祸,咎由自取,与我何干?为何要作祟我呢?”

说罢,痛哭不止,到了半夜,大叫数声,手足似被缚住,气绝而亡,年七十一岁。

4、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炅得知赵普病逝的消息,大为震悼,叹赵普是开国元老,朝廷忠臣,下诏停朝五日,为赵普举丧,赠赵普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又亲撰神道碑铭,作八分书以为赐,并派右谏议大夫范杲,摄鸿胪卿,护理丧事,赐绢、布各五百匹,米、面各五百石。

赵普自小学习如何做官,学术并不怎么样,太祖常劝他多读书。自此后,他手不释卷。做了宰相之后,每当退朝或吃饭之后,稍有空余时间,便关门读书。第二天办公,解决事情,快捷果断。

传赵普一生所读,仅《论语》而已,赵炅曾以此问他,赵普回答说:“臣平生所知,不出于此,昔以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半部《论语》佐陛下致太平。”

此事未见正史,而是载于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做即出于此。

赵普善于强谏。太祖曾将他所上奏疏扯了丢在地上,赵普仍是神色不变,跪在地下将扯破了的奏疏捡起来,带回家去。第二天,将粘贴好的破奏疏,重新上奏。太祖感悟后,诏令按赵普的意见执行。

赵炅任用佞臣弭德超,疏通直臣。赵普经常提醒,运用他宰相的权力,保护忠臣,铲除奸佞。

唯赵廷美冤狱,是赵普一人造成,这件事影响了一代名相的官声。

宋初功臣,不止一个赵普,而赵普的功劳最大,但遭非议也最多:陈桥之变,赵普是主谋之一,让太祖成不忠不义之人,赵普责不可卸;赵廷美之狱,赵普是主谋,让赵炅成不孝不友之人,也是赵普。

陈桥兵变,赵匡胤受禅,事关天下,行不得妇人之仁,容不得礼让谦恭,定策佐命,本来就是你死我活,这也怪不得赵普;赵廷美之狱,赵炅犹畏人言,赵普对赵炅说,太祖已误,陛下不容再误,而大狱也就同此产生。试问赵普,前日金匮之命,谁为鉴证?如以兄终弟及为非,当时为何不谏阻,而后却要背盟违命?

赵普临终,冤鬼相随,正史、野史都有记载,虽不足以尽信,然即幻见真,是否可以看成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赵普临死之时的一种良心自责。有道是,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所以,赵普临终时所见之鬼并不是真的有鬼,而是他自己疑神疑鬼,如果这样解释,这个鬼,就真的是存在了。

赵普死了,他将“金匮之盟”的秘密带入九泉,活着的时候,他没有说出来,死了以后,他将没有说出来的秘密带到棺材里面去了。

除了赵普外,世上还有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的真相,这个人就是赵炅,但赵炅做了皇帝,他只会说“金匮之盟”是兄终弟及,至于真相到底如何,他永远也不会说出来的。所以,赵普死了以后“金匮之盟”以及烛影斧声,留给世上的永远就是一个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